“巨无霸”百威亚太IPO,市值突破3700亿港元,接近6个青岛啤酒
一波三折,全球啤酒“巨无霸”终于来了。
全球最大啤酒生产集团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旗下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今日正式在港上市,首日股价高开高走,截至收盘报28.2港元,涨近4.5%,成交量超2.6亿,市值3734.64亿港元,接近6个青岛啤酒(655亿港元)。
百威亚太上市后,百威英博仍将控制百威亚太的多数股权,控股比例在87.22%-88.86%,具体取决于超额配售选择权是否行权。
百威英博预计,在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此次发行的总收益将为392亿港元(约50亿美元)。如果超额配售权全部行使,百威英博预计额外的总收益为59亿港元(约7.5亿美元)。百威英博打算将此次发行的全部净收入用于偿还债务。
01
上市计划曾“夭折”
纵使开盘今日风光如此,百威亚太的上市之路可谓颇具坎坷,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可忽视。
今年5月,百威亚太第一次递交招股书,将招股价定在40港元以上。7月初,百威英博称寻求让亚洲子公司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Budweiser Brewing Company APAC)在香港上市,拟发售原始股16.3亿股,每股定价在40至47港元(约5.12美元到6.02美元)。
7月3日,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投资者推介会。
百威亚太的募资目标在83亿到98亿美元。即使达到此目标低端,百威亚太也将超越今年5月上市募得81亿美元的Uber,创造今年最大规模IPO记录。若达到募资高端目标,百威亚太的公司市值将随之高达637亿美元。
但在短短10天后,百威亚太就暂停了这项IPO计划,称基于考虑多项因素,包括当时市况,决定目前不进行其在全球发售及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计划。
有媒体称,当时百威取消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机构订单不够,但是又不愿意下调募资额。
百威亚太估值偏贵可能是许多机构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上述IPO定价范围意味着,百威亚太的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为16到18倍,不但高于母公司百威英博的11倍,也高于两大同行中国青岛和日本麒麟啤酒,后两者分别为15倍和10倍。
02
百威自称IPO和之前有三点区别
9月12日,百威英博宣布重启百威亚太的IPO计划。
对于二度申请上市,百威亚太专门于9月17日在香港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称,现在百威IPO跟之前有三点区别:
第一,卖了澳洲的一个业务,通过这次IPO,会令百威有大的增长空间,更多的自由现金,帮助未来的并购;
第二,多了基石投资者GIC;
第三,和投资者沟通,认为现在是个好的时机,市场对这个公司的平台有较大兴趣。
不少分析指出,将澳洲业务出售给朝日集团后,百威亚太IPO的吸引力明显提升,原因是澳洲业务增长缓慢,而剥离该业务后,百威亚太将更专注于中国等高增长市场。
03
高端啤酒霸主地位面临追赶
在中国啤酒市场,百威亚太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按销量计,2018年,百威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为16.4%,排名仅次于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在高端、超高端啤酒市场,百威亚太稳坐头把交椅,2018年的市场份额为46.6%,远超青岛啤酒14.4%、华润雪花11%、嘉士伯4.6%、喜力1.7%。
根据招商证券数据分析,高端价格带,百威亚太除了超高的市占率,净利率、EBITDA率显著领先,出厂单价是中国啤酒行业平均吨价的两倍。
不过在中国高端啤酒领域,百威也面临着追赶。
从半年报来看,国内另外两大啤酒巨头青岛和华润雪花均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而高端化也正在成为国内啤酒企业利润增长加速的重要驱动因素。
有分析指出,当中国啤酒市场经历产能过剩的优化后,调整产品结构,发力中高端价格带就已然成为头部企业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华润雪花在内接连推出SuperX、脸谱、马尔斯绿等聚焦年轻群体的高端系列、在外收购喜力中国,还是重庆啤酒猛推乐堡、凯旋1664,亦或是本身在中高端品牌形象上就拥有优势的青岛啤酒,无疑是对这一领域“王者”百威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