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05日 18.6°C-20.4°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2019-09-24 来源: 北美留学生日报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70年代初,正值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缓和的关键期,“乒乓外交”撬动了两国原本紧锁的门帘,中美邦交正常化有望推进。

彼时,一位已逾古稀的美国老太太也正满怀期盼地向尼克松总统写信,她提出,如果之后确定了访华的行程,她希望一同前往。

这位老人,正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1973年)

老人的来信引起了总统的重视,尼克松甚至亲自向中国大使馆转达了这份心愿。

事实上在此之前,她已接二连三地给中国方面发电报,渴望得到签证,但都杳无音讯。

总统的介入重新燃起了赛珍珠的希望,她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却最终等来了“拒信”:

“考虑到长期以来您在著作里采取歪曲、攻击、谩骂中国及其人民的事实,我被授权告诉您,我们无法答应您访问中国的请求。”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赛珍珠的希望破灭了。

次年,老人便郁郁而终。

从生平上来看,赛珍珠在美国出生、在中国长大,对中国的感情极为深厚;而从履历上来看,她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普利策奖的女作家,享有极高的声誉。

如此优秀的她,却为何得不到中国“认可”?终其一生,又留下了怎样的美丽与遗憾?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3

1892年6月26日,弗吉尼亚州一个传教士家庭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婴。

孩子被命名为Pearl Sydenstricker Buck,她就是后来的赛珍珠。

当时她的父母却不会料到,女儿的美国名字默默无闻,反倒不如中国名字响亮。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4
赛珍珠、父亲赛兆祥、妹妹格蕾丝、母亲卡洛琳和保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虽说赛珍珠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在她幼时的记忆里,有关美国的一切实在模糊。她才四个月大,就被身为传教士的父亲带到中国,定居镇江。

为了让女儿也能很好地继承在中国人民中传教的使命,父亲特意先教她说中文,等中文流利了,才教英语。后来她屡次对外宣称:“我的母语是中文,我的籍贯是中国镇江。” 

考虑到赛珍珠儿时的成长经历,说出这番话并不稀奇。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5
少女时期的赛珍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美国女孩赛珍珠,就这样在中国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活得就像个中国小姑娘一般。门前的山坡是她玩乐的天堂,她在这里打仗、“过家家”,累了就吃些橘子和花生,偶尔也到山上野餐或沿着小路追逐卖货郎。久而久之,赛珍珠也有了“中国胃”。

她在新年吃米粉糕,春天吃用芦叶包的粽子和切成片的咸鸭蛋,秋天温酒吃螃蟹,而一年四季都常伴身畔的小零嘴,是酥酥的芝麻糖。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6
赛珍珠镇江故居,卧室墙上挂着她少女时期的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对于一个对充满无限好奇的孩子来说,玩耍与美食,并不能满足探索世界的心愿。赛珍珠很快对古典文学着了迷,《野叟曝言》、《镜花缘》、《太平广记》,都出现在她的书单。

此外,中国保姆王阿妈,或是厨子李大叔、司机陈小哥,都会时不时给她讲中国的志怪传奇、风土人情,赛珍珠对此愈发着迷。她从小浸润的是一个纯粹的传统文化环境。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7
图片来源于《老梁观世界 : 赛珍珠的美丽与哀愁》

等赛珍珠大一些,父亲还请来一位前清秀才作为老师,教授《史记》、《四书五经》等等传统经典名著,一个更为宏大的历史文化图景在她眼前缓缓铺开,她深深沉醉、痴迷,如入忘我之境。

但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积贫积弱的社会与蒙昧贫苦的百姓。跟随父亲传教步伐的她曾深入江南农村,亲眼目睹中国人民是如何艰辛地劳作,却日复一日地囿于困苦与绝望之中,无法解脱。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8
上个世纪的中国底层老百姓(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而最让她深受刺激的,是这样一件事。某天,赛珍珠照例随着父亲下乡,却无意间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堆细小的骸骨。有附近的村民告诉她,那应该是刚出生婴儿的尸体,而且有很大概率是女婴。

面对赛珍珠的震惊,村民淡淡地回应道,这都是没办法,家里太穷,养不起孩子。解释这一切的时候,他们脸上只剩下一层麻木。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9
油画《赛珍珠在宿州》 (作者/张利华)

中国的青山绿水、珍馐佳肴和五千年文化的绚烂瑰丽,此时只在她心里化作一团哀愁。赛珍珠终于明白,自己所处的中国,它有着悲凉的底色。

如果说长于中国的她有什么使命,那就是用最直白质朴的语言,将她亲眼所见的苦难描绘出来,这件事她可以做到,也应该去做。长达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正始于此刻。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0

2012年,中国著名的当代作家莫言以纪实的乡土作品,一举斩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又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人,名声大噪。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人赛珍珠早已用类似题材的作品,同时摘获了诺贝尔奖与普利策奖。但在一开始的时候,当赛珍珠把描绘中国底层现实的朴素故事呈现在美国出版商面前,只得到了对方深深的不解与怀疑。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1
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

有人问:“你为什么要写中国农民的故事呢?现在写美国农民都不一定有人看的。”还有人说:“你应该写神秘又浪漫的中国传说,或者皇帝和他几百个老婆的秘闻。”

对此,赛珍珠摇了摇头,那不是她所知道的真实情景,而一些美国人对遥远东方的神秘幻想,也远远不是她要记述的现实。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2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么赛珍珠笔下的中国,是怎样的呢?

她的《大地三部曲》中最有名的《大地》,叙述了农民王龙和他的媳妇的日常,后来被改编成电影,还获得了5项奥斯卡提名。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3
图片来源于影片《大地》

中国农民王龙勤劳朴实,每天忙前忙后,烧水插秧,为了全家人的生计而努力着。王龙虽然穷,却很有原则,有一次在知道饿得不行的孩子偷拿了地主家的肉以后,把孩子打了一顿,逼着孩子把肉还回去。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4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5
图片来源于影片《大地》

但这样一个“贫贱不能移”的中国老百姓,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劣根性,比如喜欢打老婆,对妇女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嗤之以鼻。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6
图片来源于影片《大地》

他的媳妇阿兰,原先是地主家的奴婢,在她身上,却展现了中华女性全部的美德。她干活麻利,任劳任怨,对贫穷的丈夫不离不弃,全心全意地照料着孩子们。虽处于底层,但贤妻良母的光辉令人动容。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7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8
图片来源于影片《大地》

但阿兰并非完人,在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时,是她做主,狠心把新生的女婴溺毙。在做这一切的时候,阿兰脸上的痛苦已接近于麻木。在无尽的沉默中,唯余揪心。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19
图片来源于影片《大地》

赛珍珠另一部以抗战为背景的作品《龙种》也被美国人改编成了电影,在其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底层人物刻画。

淳朴勤快的老农民林潭,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土地,虽然已是儿孙满堂,却总是闲不住,每天都要下地干活。但他也有着中国男人的通病,比如不尊重女性;在日本人即将进村时目光短浅,觉得不干扰种地就行。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0
图片来源于影片《龙种》

吴连是林潭的女婿,在城里开店卖日货。抗战初期,学生们上街游行,把他的店砸了。损失惨重、认定学生比日本人还坏的他,转头就当了汉奸,最终也死在日本人的枪下。这个人不知廉耻,却也有被逼无奈之处。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1
图片来源于影片《龙种》

和脸谱化的“非好即坏”的形象相比,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人,可以说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妓女小偷烟鬼”的模样,而有着自己的绝望与希望、认命与挣扎、堕落与向上,他们不完美,却也鲜活。

中国美丽而贫瘠的乡村,饱受贫穷侵袭与日寇侵略的磨难,也在小说中一一呈现,许多美国读者得以透过她的文字,一窥那片遥远东方大地上发生的故事,知道了那里有着怎样的人,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

在1938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就以“对中国人民生活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一言,对她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2
瑞典国王为赛珍珠颁发诺贝尔文学奖(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然,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并不止于得奖。海伦·斯诺夫人(《续西行漫记》作者)说,她就是读了《大地》后才决心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募捐委员会主席写信感谢赛珍珠,说许多募捐者是看了她的作品后才了解到中国的抗战,从而慷慨解囊;

1997年,宾西法尼亚有个名叫玛丽的图书管理员到天津儿童福利院领养孤女,原因是她在12岁时读了赛珍珠的《大地》……好的作品本就具备鼓舞人心的力量,它可以穿越时空、联结你我,点点滴滴促成改变。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3

赛珍珠的前半生,一直是在中国度过。她在这片哺育她成长的土地上笔耕不辍,后来嫁给担任金陵大学(后南京大学)农业经济系主任的布克,并随丈夫来到南京,写作的同时,也在当地高校教授英文和教育学。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4
图片来源于《老梁观世界 : 赛珍珠的美丽与哀愁》

如果不是因为女儿患上顽疾,她可能还会在中国待得更久一点。1934年,42岁的赛珍珠离开了她的中国故乡,携女赴美。只是这一去,她竟再也没有机会回来。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5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回到美国之后的赛珍珠,还是为中华文化、人民与社会做了不少事的。她殚精竭虑翻译《水浒》,促进文化传播;她支持中美联盟,主持东西方交流协会,中国众多名家所著的名作,都在她的帮助下发表于美国重要刊物,从而走向全球;她创立“美国中国救济事业联合会”,为援华事业四处奔走,尤其关注中国妇女儿童的权益,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百姓发声……但这样的赛珍珠,当时并未得到认可和尊重。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6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果说赛珍珠的作品和努力,从各个维度击破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认识到一个真实而值得同情的中国,但在被披露的现实中,也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晦暗的方面。

比如中国人的穷、愚昧,乡村的落后……这种揭露,无异于给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一记重重的耳光,而过分亲近工人农民的事实,又带着可疑的“无产”色彩。恼火的当权者,就此把满腔愤怒都宣泄在她身上。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7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诺贝尔颁奖典礼,中华民国驻瑞典大使得到指令,拒绝出席;而当赛珍珠的作品被翻拍成影片、前往中国取景时,摄制组还遭到歹徒往胶片倾倒硫酸,数日心血毁于一旦。

后来国民党政府干脆以“辱华”为由,下令全国抵制赛珍珠的作品及其同名影片。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8

电影《大地》的海报遭到如此对待的赛珍珠,想必是心寒的吧。

但她并未放弃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关切,身处大洋彼岸,她遥遥地观望着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适时地做一些事,发出一些声音。中国始终是她的故乡,从未改变。

而步入暮年的赛珍珠,在目睹了新中国成立的巨变以后,回家的念头也与日俱增。她一直在等,等待一个时机到来。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29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71年,“乒乓外交”突破性地将中美关系带进了新阶段,接着便是亨利·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表示美国准备与北京对话。赛珍珠主动向尼克松总统求助,她雀跃不已地向媒体宣布,自己重返阔别三十余载的中国,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也许我很快就能吃上镇江黑桥的烧饼了”,她言笑晏晏。然而故事的结局,我们都已经知道了。直到去世,赛珍珠也没能实现心愿。而她被拒绝的理由,其实和以往并无本质的不同。

 她在中国长大,获诺贝尔奖,却被指“辱华”,留下终生遗憾(组图) - 30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们不知道在生命最后关头的赛珍珠内心有着多少思念与遗憾,只是知道,她在弥留之际穿着一件丝质的中国旗袍,还亲自书写了三个娟秀的纂文小字——“赛珍珠”。而这三个汉字,也成了她的墓碑上仅存的文字。

它们无言地诉说着一位美国女性对中国诚挚的深情,直至地老天荒。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平凡荣耀
平凡荣耀 2019-09-24 回复
挺传奇的
奢华墨村
奢华墨村 2019-09-24 回复
是我也不会让她进中国,洋人的各种奖涉及到展现中国丑陋面就会变得唾手可得,不管老蒋还是老毛都不喜欢这种报道,就像美国政府恨透了的斯诺登
spongebobsuki
spongebobsuki 2019-09-24 回复
成长于怎样的文化环境,你的根就在哪里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