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亚非地区吃虫子,欧美人也开始忍不住了(组图)
当人在城市森林中滋养的生活习惯已经与大自然脱节,他们再度面对老祖宗吃过的野味,心中就只有隐忍和疑虑。
即便再度考虑把这些山珍纳入到自己的日常食谱时,动机都站在了非常文明化的高度。
不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或者好这一口儿,而是为了人类生存和地球未来。
联合国敦促人们通过吃昆虫对抗世界饥饿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这将严重挑战农业的供养能力。
文明人考虑,虫食在未来30年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新的食物选择趋势,但流行的阻碍来自于文明人自身。
所以你是在说,吃虫子是一种“新的食物趋势”?
“农业的兴起和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人们把昆虫视作害虫”,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森林经济司司长Eva Mueller说,
“但这只是一种文化上的厌恶,实际上,亚非地区有80%的国家会通过昆虫补充所需要的营养。”
根据农粮组织的研究,虫食像吃肉一样健康。
毛毛虫和甲虫的蛋白质含量跟牛肉相当,更让人青睐的是不含脂肪。
在一些微量元素上,四只节肢动物含有的钙量等同于一杯牛奶,还可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铁和锌。
能补锌,那也就意味着能壮阳。
而且扩展昆虫的养殖生意,将会使得畜牧产业更加高效和环保。
恒温动物将消耗大部分能力来维持体温,所以10公斤饲料只能产出1公斤牛肉或者3公斤鸡肉,昆虫作为冷血动物,饲料的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
同时,养殖昆虫每卡路里产生的温室气体,仅为猪肉的1%-10%,这让人们控制碳排放找到了希望。
仅仅是作为替代食品推广,就足以弥补每年看片儿造成的上亿吨碳排放。
全球看片儿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匹敌整个国家排放量
比起那些圈养的禽畜,家养昆虫的空间需求也是微乎其微,可以让任何人在廉租房里过上后现代生活的田园牧歌。
联合国农粮组织的提议得到了欧盟的支持,并投入了300万欧元,引导民众尝试以虫食替代肉类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根据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018年世界可食用昆虫的市场总量可以达到4亿美元,到2035年将达到12亿美元。
“至少有25亿人,也就是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经常食用昆虫”,意大利的昆虫学家MauroSerafini教授指出。
然而,他承认,“我们西方需要更多的鼓励。”
这些欧美国家的人对吃昆虫感到抗拒,并不意味着他们这辈子没吃过虫子。
根据美国FDA的要求,罐装果汁每250毫升允许最多1只蛆,咖喱粉每25克允许多达100个昆虫碎片(头部,身体,腿),诸如此类。
英国实验食品学会的食物未来学家Morgaine Gaye认为,如果想让这些昆虫在餐桌上变得更容易接受,娇气的欧美人还需要一些概念修正。
“或许我们把这些昆虫叫作迷你家畜,可能会更受欢迎。”
在这种境遇下,猎奇心理就成了人类之光,提起勇气尝试过的人,都品味出坚果、培根和大龙虾的味道。
“节肢动物吃起来并不像预想中的那样会塞牙。”
“虫食可能真的将要成为趋势,那以后出门前除了香菜,我还要注意牙齿上的小翅膀。”
也有人担心,一旦虫食产业发展起来,这些食物会仅成为穷人们的无奈选择,就像雪国列车里蟑螂做成的蛋白棒一样。
但现实是,在市场上买肉还是比买昆虫便宜。
等到虫食产业真正发展起来,虫食概念也早已进入主流观念,平价的虫食成为人们的一种替代选择,而不是哪个消费层次的特供。
要是还是放心不下,那倒不如杀入虫食市场,赚波横财,趁早脱贫。
不过虫食要是真的成了主流,看着墙上的蚊子血,或听着夏夜里的蝉鸣,可能就不会再有诗意,
只会觉得有点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