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 特朗普经济团队的精明与昏庸(图)
中美贸易纠纷日渐演化,美国总统特朗普面临的压力也随之与日俱增。不仅是中国媒体,很多美国媒体也在嘲笑特朗普是经济学的门外汉,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最终会让美国经济受损。
不过安邦智库高级合作学者许维鸿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特朗普执政团队当然深谙普通经济学原理,之所以打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底牌,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政策出发点不同。
1.“选票经济学”为美国带来了什么?
“选票经济学”对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简单的来说,特朗普的第一个总统任期临将收官,任何经济和社会政策的首要关切,就是能否争取到尽可能多的选票,保证其能在明年大选中胜出。
本来,政策的制定是为了大多数选民的利益,这无可厚非。但是经济政策如果只是为了特定群体的选票、而非从经济整体考虑,就会长期地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中,主动挑起对外贸易纠纷就是典型的“坏政策”。
众所周知,美国挑起的贸易纠纷,通过提高关税、关闭市场来威胁贸易伙伴,是逆全球化的政策导向,美国国内的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广大农场主将是这场贸易纠纷的主要受益者。
与此同时,包括煤炭、钢铁、汽车等“美国夕阳产业”,“铁锈地带”的工厂或多或少都能从贸易纠纷中看到希望。
而特朗普正是依靠这些产业工人、农民和低收入白种人选民的选票,才当上了美国总统。如若想连任,既要不怕被讽刺为“民粹”,也要紧紧守住自己的“票仓”。
不难判断,特朗普悍然发动贸易纠纷,并非不懂经济学。他的团队当然知道贸易纠纷将增加美国经济的综合成本,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不利于美国继续吸引全球高科技人才,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会更加糟糕。但是,为了能连任总统,就必须争取低端产业工人和农业从业者的支持,持续的多边贸易纠纷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套用经济学术语,特朗普的贸易纠纷,虽然会引发全面的生活成本上升,但从其他层面来说,它也会调节收入差距、是一个针对“收入分配”的经济政策。
美国当地时间6月18日,特朗普在一场佛罗里达奥兰多市的集会上,正式宣布参选2020年美国总统。集会期间,特朗普在大谈“中国话题”时,将拜登和奥巴马等人称为“傻瓜”,称其“帮助重建了中国”。然而,CNN表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未达到过5000亿美元,在2018年,这一数字为3790亿美元。
此外,《人民日报》5月17日曾发表文章驳斥“美国重建中国论”:“这种论调不仅毫无常识,而且格外离谱。这些论调出自一些美国高官嘴中,让人们对他们的常识水平产生了严重怀疑。”
2.美国厌恶贸易纠纷的利益群体
从美国另一个群体作为切入点,也能看出特朗普对选票经济学的热衷。目前,美国国内最厌恶贸易纠纷的利益群体,则是代表了高科技创新的硅谷,以及代表了现代金融的华尔街。
这两个群体拥有美国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不惜讽刺总统高参们不懂经济学基本原理,早就连篇累牍的通过媒体给特朗普施压。
这种美国商人、资本家和政客的意见冲突,仅仅是“精明”的代表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并非真正关心中国利益,更难准确的说哪方真正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为了“赎买”华尔街,特朗普施压美联储降息,通过货币宽松刺激股市,逼着美联储“非理性”货币宽松,是动摇美国现代经济体系基础的“昏招”。
一旦美联储失去了独立性,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信用就会遭受质疑。美国一旦失去全球“铸币税”,联邦政府巨量的债务黑洞可能就无法填补了。
3.转型时期,中国的应对之策
对中国而言,不能仅凭美国主流媒体的言辞,来判断特朗普经济团队的专业性,而是要客观理性分析数据背后的利益群体导向,理解现代经济和金融的运行机理,并形成自己的最佳应对之策。
相对于美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还包含了中国产业升级的背景,在美国内部会有更多的利益集团支持。
在安邦智库看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和贸易竞争是必须要经历的。中国和美国都面临经济转型的巨大挑战,特朗普受选举环境所迫,为了连任而不顾贸易便利、全球化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长期上有违国家利益。
中国没有短期选举的“经济政策短期陷阱”,更应该尽量避免陷入同样的怪圈,用供给侧改革化解贸易战压力,推进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提升转移支付效率,推进国有企业的聚焦主业、转型增效。
核心观点
特朗普发动席卷全球的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是为了守住“票仓”,但从长期看有违国家利益。中国应避免陷入同样的怪圈,用供给侧改革化解贸易战压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