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方这次出手 韩国网友钦佩不已:向中国学习(组图)
“精日”分子,罪有应得。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条新闻让众多网友直呼“大快人心”。
这条新闻,准确的说,是六则消息。
昨天(7月28日),大连、南京、武汉等六地警方同日发布警情通报称,抓获数名反华“精日”分子。
▲7月28日,大连、南京、武汉等六地警方同日发布关于“精日”分子的警情通报。
六地同时对“精日”分子出手,且同日通过互联网连续发布警情通报,无论是如此罕见的“集体出手”,还是通报中较以往更为严厉的处罚结果,无不显示出中国依法打击“精日”分子的决心。
而这种决心,再度掀起国内互联网对“精日”分子的讨伐外,也在中国周边国家引发反响。
韩国网友喊话本国警察:向中国学习!
为何是六地同时出手?又为何在同日发布警情通报?
警方披露的消息给出了答案:这批同时落网的“精日”分子之间,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辽宁大连警方通报,犯罪嫌疑人卢某受境内外“精日”分子影响,长期坚持“反华”、“仇华”思想,持续利用境外互联网散布“辱华”言论。
与此同时,卢某还伙同被安徽淮南警方同日通报的张某,共同炮制系列“辱华”、“反华”、“仇华”漫画,并在网络平台炒作,先后发布违法有害贴文140余篇。
不仅如此,他们还勾结境外“精日”群体,大肆向境内青少年学生传播反华“精日”思想。
此外,湖北武汉和宜昌警方通报的内容也相互关联,被武汉警方逮捕的张某曦和被宜昌警方抓获的李某龙,都被指因受境外“精日”分子蛊惑加入“恶俗圈”,并长期编造发布反动谣言,肆意辱骂和攻击其他爱国网民等。
▲武汉市公安局警情通报(@平安光谷微博)
还有人为虎作伥,帮助“精日”分子攻击他人,安徽宿松警方通报显示,叶某扬等4人涉嫌在网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为反华“精日”群体提供服务。
而被南京警方抓捕的戴某翼,还曾公开发表“南京大屠杀是假的”等反动“精日”言论,引起广大网民强烈谴责。
“煽动族群对立”、“丑化国家形象”、“亵渎民族情怀”……各地警方通报严厉斥责了这些“精日”分子的恶劣行为。
一天之内,这些“精日”分子被绳之以法的消息发布后,众多网友为此纷纷叫好,并呼吁要对这些“精日”分子“严惩不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警方这一“声势浩大”的行动,还引起了韩国网友的注意,他们表示,希望本国警察也效仿中国,对国内“精日”分子出手:
中国严惩“精日”分子,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这次警方通报中,有四个字尤其值得注意:刑事拘留。
在大连和南京的警方通报中,均出现了将“精日”分子刑事拘留的表述,而不再是以往的“行政拘留”。
小锐犹记得去年2月,两个“精日”分子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拍照,其亵渎烈士的行为引发全社会激烈指责。当时南京警方迅速行动,将涉案违法行为人唐某、宗某抓获。因构成寻衅滋事,二人被予以行政拘留15日处罚。
▲网友曝光的“精日”分子照片
“15天拘留”一度引发社会舆论对于“精日”分子的惩罚力度的讨论——此前对类似事件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依据,往往是以行政拘留的方式进行处罚,让很多网友感觉“震慑力度不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时也发出呼吁:推进处置类似事件的立法,给人们划出一道明晰的法律底线。
外媒也纷纷为此出谋划策,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去年3月10日刊文指出,中国在维护历史尊严,惩罚“精日”分子时,可以参考欧洲的做法。
文章称,在欧洲,很多国家有着诸多反对种族主义以及军国主义的道德、法律、教育方面的约束,例如德国、奥地利等国都有禁止使用纳粹符号和手势方面的法律,违者可被判处高达3到5年监禁,还会被处以财务惩罚。
“无知不代表无过,无知也不代表豁免。”文章说。
也正是在各方舆论推动之下,相关的法律规定更加明晰。去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规定:
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去年12月13日——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也正式开始实施,作为首部国家公祭地方立法,《条例》也对“精日”行为明确了“法律红线”。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部分内容(江苏人大网)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日本《每日新闻》在去年12月的报道中特地摘出《条例》中的这句话强调说。
学者:“精日”分子与境外势力勾结,更应严厉打击
“中国人的败类!”去年3月,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在记者会上这样怒斥“精日”分子。
而这,也正是国内广大网友的心声: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次被抓的“精日”分子有多人与境外势力有勾结。军事学者宋忠平指出,这些境外势力就是希望通过相关言论的散布,用舆论操控的方式达到破坏中国国家安全的目的。
“在此情况下,更要果断采取措施,对反华‘精日’分子予以更加严厉的惩罚。”他说。
宋忠平同时指出,文明互鉴才能共同进步,散布对其他文明的攻击只能加深仇恨。
“要尊重其他文明,更要自我尊重。”他说,“希望年轻人能懂得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