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英国人自称是慈禧太后的情人,临死前撰写回忆录揭露了晚清皇室惊人内幕(组图)
2011年,一本书名为《太后与我》的自传体著作公开出版,作者是晚清时期一位叫巴恪思(1873年—1944年)的英国人。巴恪思1898年来到北京,他精通汉语、满语和蒙语,起初担任了《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以及英国公使的翻译。
巴恪思
1903年,因其出色的语言才能,巴恪思又担任了京师大学堂的法律和文学教授。因为工作关系,巴恪思有资格出入紫禁城,并由此结识慈禧太后。根据书中的描述,30多岁的巴恪思与60多岁的慈禧保持了6年的情人关系。因为这个原因,巴恪思跟一些宫内太监如李莲英、崔德隆等成了好友,从而有机会了解到一些清宫不为人知的内幕。
巴恪思一生未婚,一直留在北京生活,直到1944年去世。除了高鼻子蓝眼睛,他的日常生活已经与中国人无异,被世人称为“北京隐士”。巴恪思的晚年穷困潦倒,在辞世的前一年,在好友贺普利的资助下,巴恪思撰写了回忆录。
《太后与我》封面
在回忆录里面,巴恪思根据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详细描写了晚清时期京城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和官场之间的勾心斗角。对清宫皇室的奢侈腐败、太监们的贪婪堕落、慈禧神秘的私生活,巴恪思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具有很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回忆录当时并没有出版,书稿一直被尘封在牛津大学博多莱安图书馆达68年。直到2011年,这部回忆录才得以正式面世,以中英文同步发行。
慈禧太后
巴恪思针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完全颠覆了我们之前的认知,比如光绪、慈禧之死。关于光绪皇帝的死因,历史上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死于砒霜,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病而死,一般倾向于前一种说法。但是在巴恪思的书里面,则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
1908年11月13日的晚上,太监崔德隆、毛克勤受李莲英之命,带着慈禧的手谕来到瀛台光绪的住处,手谕内容是赐光绪自尽:“兹着皇帝即时自裁,另有旨易大位,钦此。”最后光绪被太监用绳子勒昏,再用枕头闷死,死的时候“双目凸出,口中流涎”,惨不忍睹。
光绪画像
巴恪思称,这些内幕都是通过太监李莲英和崔德隆的亲口讲述才了解到。据李莲英说,一开始慈禧确实用小剂量的砒霜给光绪帝慢慢下毒,但最后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改变了计划。
对于慈禧为何在光绪帝驾崩的第二天离奇死亡,巴恪思也有不一样的说法。
晚年的巴恪思
光绪驾崩之后,军机大臣袁世凯和铁良求见慈禧,劝说慈禧从此莫理国事,移居颐和园安享晚年。此举引起慈禧强烈不满,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袁世凯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向慈禧连发三枪,慈禧腹部中弹流血而亡,当然这一说法并不可信,完全颠覆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