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性侵、殴打、蹂躏后,又被儿子1.7亿公开贩卖:这不是电影,是她们的人生!(组图)
2017年夏,一部聚焦“慰安妇”群体的小成本纪录片《二十二》,成为暑期档的一匹黑马,并最终以高达1.7亿的票房缔造了中国影史上的一个奇迹。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时隔两年后,它竟会以一种极其讽刺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
热搜榜上,“慰安妇家属向二十二导演讨钱”赫然在目。
社会的魔性一幕,就此上演;人性的丑陋一面,随之揭开。
“慰安妇”家属们在联名发出的公开信里开门见山地写道:我们想讨一个公道。
紧随其后的,是对导演郭柯一连串的诘问和谴责:
“电影赚钱了,你给了别的家属钱,为什么不给我们?”
“拿我们母亲的名声赚了钱,反而把钱给别人花,你的良心在哪里?”
他们口口声声讲着想要一个公道,但在山叔看来,这封公开信洋洋洒洒近千字,无非就表达了一个诉求:
我们想要钱。
●●●
可这笔钱,于情于理,导演郭柯都不该给。
起因还要从2014年说起,郭柯在电影拍摄之初曾口头作出承诺:
如果电影有盈利,会把盈利捐献给受害者老人和家属子女。
而事实上他不仅这么做了,而且做的远不止于此。
电影《二十二》官博发出的一份捐款声明显示:
不仅改善生活的援助金早已于2018年春节送到出镜“慰安妇”及其家属的手中;
影片更是将收益悉数捐给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设立了“慰安妇研究与救助”项目专项基金。
既然捐款已经到位,那为何还会出现这场闹剧?
郭柯在采访中一语道破真相: 讨钱的家属是电影《二十二》拍摄前就已去世的老人的家属。
也就是说,这些老人及其家属们并没有配合拍摄,也并未在电影中出现。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一直沉默不语,看着票房上来了,反倒主动找上门来,
这种“电影赚钱了,就该给我”的心态,在山叔看来,无疑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道德绑架。
电影《千与千寻》里,有一幕场景让山叔至今印象深刻。
千寻好心帮助跌倒的灰尘精灵运送煤炭。
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成千上万的灰尘精灵都假装自己扛不动煤炭,纷纷躺倒在千寻身边索求帮助,几乎要把她淹没。
现如今,郭柯面对的就是像灰尘精灵一样的“慰安妇”家属。
如果你永远妥协永远给予的话,他们就会永远保持乞讨的姿势。
所以这笔钱,郭柯不该给,况且就算给,他也早已无力支付:
作为导演全部收益的400万已经被他悉数捐出。
●●●
众所周知,《二十二》能够上映实属不易。
当初郭柯为了电影,差点卖掉自己老家的房子。
后来幸而得到张歆艺的资助,拍摄才得以顺利进行。
再加上“慰安妇”们大多年事已高,满身伤痛,拍摄这部片子,实际上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兢兢业业拍了两年,电影终于得以上映,“慰安妇”们的苦难和生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可郭柯不仅得不到家属的感恩,反而换来了长达两年的纠缠和一纸控诉。
对此,他的回应只有两个字: 心寒。
心寒于自己的善意被曲解,更心寒于这样一部诚挚的电影被铜臭侵蚀。
日本侵略战争期间,遭受迫害的中国“慰安妇”数量高达20万。
她们的经历,在中学课本上被寥寥几笔带过,但背后却是无数妇女饱受折磨的一生。
而纪录片《二十二》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她们,以理解,以尊重。
1.7亿的票房,无疑是中国纪录片的最好成绩。
但比商业成绩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记录下了那段苦难的历史留下的“证据”:
当过红色娘子军的林爱兰假意嫁给日本人,实则是为了偷偷运出敌人的子弹。
抗战胜利后,历经万难后的她终于从日军那里逃脱,却落下了无法生育的残疾。
她终身未嫁,晚年住在养老院,走路都要倚着椅子,房间的墙上挂满了刀,床上爬满了蚂蚁。
被日军掳到慰安所3个月才逃回家的韦绍兰,在发现自己怀孕后一度想要喝农药自尽,后来所幸被闻讯赶来的邻居救下。
而她生下的儿子被指责是“野种”,到了70岁还讨不到媳妇,一生饱受同母异父的弟弟的唾弃。
还有陈林桃、张先兔、李秀梅、郝菊香......
二十二个名字,二十二段故事,亦是二十二份苦难。
一百分钟的时长里,没有强行煽情的时刻,没有冲突激烈的故事,也没有刻意放大的悲伤,有的只是平静地表达和真实地记录。
但是我们却真实地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哀殇与浮沉、无数个中国女性的苦难与坚强。
可以说,《二十二》是一部无价的纪录片。
而家属们看到的,只有票房数额的1.7亿。
●●●
影片里,老人们提起过往的苦难和仇恨,早已云淡风轻,她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安稳度过余生;
如今,当老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被再次推上了舆论顶峰时,她们最后的安宁也不复存在了。
正如作家余戈说,70多年前,有一群中国妇女,因为国家贫弱,因为中国的男人没有办法保护她们,而陷入了地狱。
而70年后,在这群妇女多已离世的现在,她们等来的不是日本政府的一句道歉,而是一场对她们苦痛的大肆贩卖。
更令人心痛的是,贩卖者,恰恰是她们至亲的家属。
悲哀吗? 悲哀,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被榨干。
此刻的慰安妇就是生活中无数老人的写照,一辈子都在为儿女操心,直到闭上眼的那一刻都不曾放下心来。
但总会有一些子女榨干父母一切资源和钱财,在父母最需要关爱的的时候互相推诿和埋怨,谁都不曾真心地为老人考虑。
生活中,那些把老人送到医院就失踪,一旦老人去世立马成为医闹,榨干老人最后剩余价值的子女并不少见。
而今天这些公开讨钱的“慰安妇”家属们,与那些医闹的人,其实没什么不同。
在他们眼里,金钱是唯一,养育之恩、舐犊之情都是换取利益的筹码!
●●●
最后,叔想说几句心里话。
如今,电影里的22位老人,只剩下4位了。
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减少,直到彻底变成0。
“慰安妇”并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段经历。
那些登上荧幕的女性是伟大的,她们愿意撕开自己的伤疤来提醒我们铭记历史。
她们更是坚强的,虽然受尽了生活的苦楚,但在晚年都乐观恬静,可爱可敬。
她们不该是被八卦的对象,也不该是国家间唇枪舌战的武器。
她们一生苦难,如今需要的,不过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