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其实是一帮最孤独的“局外人”(组图)
当我们从中国出发,飞机降落在加拿大的那一刻,也许还没意识到,此时的异乡与故乡,已经交织在一起,无法分离。
或许刚刚到加拿大,同学教授问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会自然地说出“我来自中国”,遇上点中国通老外,还能跟他们叨咕叨咕哪个城市。
然而,在身体与灵魂被加拿大的风雪洗涤几年后,当有人再问到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会说来自多伦多、温哥华,但是原本来自中国。
短短一个问题,折射出的却是中国留学生对身份认同的无奈。
作为留学生,既没有完全融入其他文化,但又跟本土文化产生了些许差异。
或许这一代留学生,是真正在夹缝中生存的一代,不仅仅是文化夹缝,也有祖国的飞速发展与国外对比产生的夹缝。
一方面是出生长大的故乡,另一方面是充斥着无数回忆的他乡,此时,不知道是把他乡当故乡,还是把故乡比作他乡。
1
在他乡,我们是异乡人
其实,来到加拿大,有许多我们适应或不适应的,我们融入却又无法融入的。
记得当时刚到多伦多市中心,拖着行李走出地铁,第一次打量这片将要生活四年的土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的华为广告牌,接着细看,那些熟悉的火锅店与奶茶店也随处可见。
当时被这些招牌环绕,因为初来乍到而忐忑的心情瞬间平复。
那些陪伴我们的东西,很少离我们远去,不管到哪里,都在内心或眼前指引着方向。
我们的英语从生疏到渐渐流利,也对加拿大的生活越来越熟悉,但是文化,却不敢说自己融入。
我们可以流利的用英文交流,有时却还是无法理解电影院里大家一个哄然大笑的笑点;
我们对一整套西餐的餐桌礼仪了如指掌,却还是想念在妈妈做的一桌子菜旁大快朵颐;
我们拥有了完美的简历,求职时还是用着各种英文名以提高成功率。
来加拿大后,我们都能体会到优美的环境与人文关怀,却感觉与真正的加拿大文化总隔着一层白纱。
或许我们LinkedIn和Ins有数百个好友关注,真正交心的朋友,也许也只有那几个。
或许,比起一张枫叶卡,我们更需要的,其实是那份归属感与认同感。
这种归属感,或许只能在故乡寻到。
2
在故乡,别人笑我何处来
然而,回国后,我们的心情是近乡情怯。
留学生的孤独感,不仅仅是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更是回国后感觉一切车水马龙跟自己毫无关系的疏离感。
选择了留学这条道路,获得的也许是一门流利的语言与更宽广的视野,也在同时失去了与国内的联系,与故乡越来越远。
缺少相同经历,谈何共同话题,国内的朋友也许是最先疏远的。
留学生回国,真正要见的朋友越来越少,到最后可能一个巴掌都数的完。
国内的朋友有他们三年高中准备高考的经历,有大学中可以一起吐槽的辅导员,渐渐地,我们与国内朋友就算相聚也无言。
就这样,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回国见的朋友也都是留学生。
那段短短的留学经历,成了我们互相报团取暖的依靠。
而我们,又生活在飞速发展的祖国与万年不变的加拿大的夹缝中间,每次回国,都有不一样的“惊喜”。
曾几何时,我们发现在加拿大天天需要带钱包卡包,而回国只需要个手机就能解决一切;
在加拿大不买车就难以出行,国内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完全不需要会开车。
在加拿大不管男女都习惯牛仔裤配Hoodie,回国面对一街的潮男靓女简直眼花缭乱。
当时觉得,我们回国就能寻到归属感,但当我们慢慢适应了加拿大的文化与思维方式,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反而变得越来越陌生。
于是我就陷入了个循环,在加拿大时盼着回国,在国内时盼着回加拿大。
我们并不属于加拿大,却也对国内环境越发陌生。
新一代留学生,究竟属于哪?
3
或许这种疑惑,正是留学生对自我的追寻
处于时代的洪流中,新一代的留学生,可以说是有点两边不讨好。
在国内,还是有人误会留学生是一群不学无术的富二代,这种误会在《带着爸爸去留学》播出后达到顶峰。
而在国外,也有人处处提防着留学生“入侵”他们的文化,不满留学生占用了他们的教育资源与工作资源。
留学生,就这样在两边的夹缝中生存,可能都在两边的圈子中,却又是两边都不属于的局外人。
18岁左右,是一个建立自我归属感、认同感的年龄,我们开始对自我与周边的世界进行探索,拥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而我们出国时,正是18岁或更小。我们会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并对自己之前的理念提出质疑。
出国后,加拿大与中国文化的对比带给我们的或许是看待世界崭新的视角。
就这样,留学生们有些秉持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努力钻研学习;
有些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大学体验着多样化的学习生活;
有些希望见识更广阔的世界,真诚的去结识国内外的朋友。
文化的冲突、归属感的不定,可能只是成长的阵痛。
当留学生们明确了自己的理想,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我们的心,可能比任何人都坚定。
在国际一体化与文化结合的潮流中,留学生们不选择当看客,而是当参与者。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留学生今日对归属感与认同感的“痛”,实则为全球化与文化交流还不够“通”。
与其思考我们属于中国还是属于加拿大,不如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顺应着全球化的潮流,留学生们其实就是多元文化的第一批实践者。
不如就把他乡当做故乡,也把故乡当做他乡,人生何处不是心安所在,而吾心安处皆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