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是否扩大化 美国制裁中资银行带来何种思考(图)
据《华盛顿邮报》6月24日报道,三家大型中资银行可能将会被切断与美国金融系统的联系。报道透露,一名美国法官认为三家大型中资银行在对朝鲜违反制裁的调查中存在藐视传票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触犯美国司法部或财政部的相关规定,最终导致美国金融系统切断与相应中资银行的联系。
虽然三家中资银行的身份无法确定,但是法院判决的细节与2017年一次民事没收行动(civil forfeiture action)一致。这次行动中,美国司法部宣称,中国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与一家香港公司合作为朝鲜受制裁的国营外贸银行洗钱超过1亿美元。
对于美国司法部门是否有权利要求中资银行配合调查,3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首席法官Beryl Howell裁定大陪审团可以向在美的中资银行发出传票要求其提供银行记录配合刑事调查。这一裁决给予美国司法系统绕开中国执法机关、直接要求在美中资银行配合美方执法的权利。
其实,在美国执法部门对香港公司的反洗钱调查中,三家中资银行不是刑事程序的调查对象而是证人。目前,三家中资银行面临的最明确的指控是藐视法庭,即拒绝配合法院传票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和材料。
面对美国司法部门的指控,三家中资银行均表示跨境调查取证的司法协助需要依据中美两国签署的《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进行,并否认因涉嫌违反任何制裁法律而受到美方相关调查。
然而,早在3月18日,美国法官Howell的裁决已经给予美国司法系统绕开中国执法机关的权利。因此,中国交通银行等三家银行无法继续以《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为“挡箭牌”。如果三家银行继续选择无视美国法院的传票,那么美国金融系统或许真的会与三家中资银行切断联系。
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基于本国法律对中国个人和中国企业的制裁越来越频繁,也激起了中国社会各界的愤慨。然而,无论美国司法系统对外国企业或居民是否享有司法管辖权,或者美国的“长臂管辖(long-arm jurisdiction)”是否存在合理性,美国的“长臂管辖”已经事实性存在。
考虑到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和金融领域的统治性地位,这种“长臂管辖”必然将继续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应当学会适应美国的“霸道”,认真研判自身行为是否会违反美国的法律法规。美国的制裁通常都基于一定的借口,中国企业和个人此时要做的是尽量不给美国这个借口,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通过制定法律将自身利益强加于其他国家的做法十分值得中国政府学习。既然美国披着法律的外衣行使霸权,那么中国在反制霸权时也应当做到“有法可依”。由于中国拥有全球增长最快中产群体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因此中国在反制美国时也有自己的底气。
3月15日,中国通过的《外商投资法》首次规定了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和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其中,安全审查制度要求政府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此外,新外商投资法更加强调对外开放的对等性,法律要求“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投资方面对中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该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
未来,即将出台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将为中国提供更加严厉的制裁手段。面对日益激烈的中美博弈局势,完善“法制建设”能够让中国政府在扩大开放的同时更合情、合理、合法地采取反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