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浪潮持续发酵 香港“乱炖” 谁该负责(组图)
整个6月,伴随着声势浩大的反修例浪潮,香港注定成为一锅乱炖,谁都可以往里面塞点“食材”。而最后不管这锅乱炖味道如何,最终吞咽掉它的,还是每天居于其中的700余万港人。
先来看看往这锅乱炖里投递“食材”的各方——自占中旺角骚乱之后沉浸许久的香港反对派无所不用其极地煽动港人走上街头,甚至不惜罢工罢课罢市;中国内地自由派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表达“敬佩”和“支持”;中国官方口径中的“境外势力”高举着为香港争取自由、民主的大旗不断往里添油加醋;台湾各路政客为了刷存在感齐声抵制“一国两制”,喊出的口号是“台湾撑香港,我们守台湾”;以往在热点事件上为了流量争的头破血流的中国自媒体,在这个问题上很政治正确地选择噤声甘当“吃瓜群众”;中国官方除了外交部表明姿态外,唯有胡锡进带领的《环球时报》在接连发声力挺修例……
经过一番搅拌,《逃犯条例》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早已被搅和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正如此前在台湾发生的太阳花学运一样,反对的情绪压倒了一切,理性和事实再有说服力也是白搭。
究竟怎么样才是真的对香港好?按照香港反对派的逻辑,北京在任何大小事务上不要干涉香港事务,回到早些年“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让香港真正拥有高度自治权,就是对香港好。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极端化且不切实际的群体,他们想把香港推上自决和独立,认为这才是香港的出路。
基于这样的认识,所以北京说什么、做什么,在反对派看来都是一种僭越;港府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在扮演傀儡。至于高度自治权之外的全面管制权,作为“两制”前提的“一国”,以及《基本法》所赋予的中央介入香港事务的法理依据等,反对派一概闭目塞听,选择性忽略。
概而言之,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所幸,面对反对派的耍流氓之举, 比如呼吁采取更激烈手段,向特首办及律政司多名职员发出死亡恐吓,部分港媒已经看出这是“下三滥的流氓手段”。《明报》12日社评即直言“盲动可毁我城”。毕竟“抗争不能盲动,除非有人天真认为革命是出路,否则任何事情最终都要按机制按程序,在制度之内处理,由立法会‘良心投票’处理修例问题,是当前较为妥当的做法……不择手段蛮干一番,有可能未达目的便先毁我城。”
反观港府,面对香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以及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自然深谙怎么样才是对香港好。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干的。香港虽然在经历过占中和旺角骚乱之后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缓和的周期,但政治的火苗始终都在,而且一点即燃。围绕《逃犯条例》这一敏感问题,港府硬生生地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不仅助燃了此轮游行抗争,也让香港社会进一步走向撕裂。
对于港府的批评,走上街头的人喊的是“林郑下台”,而在港媒报端也早已成为常态。《明报》笔阵署名文章即痛陈了林郑在修订《逃犯条例》一事上的“酷吏本色”——工作和任务摆在前头,就要快快办妥,以彰显自己“好打得”,管它任务是好是坏;至于聆听反对声音,那就简直是费时失事,正如她在议会中公然说那些都是“废话”。别人的忧虑和反对,她不会尝试理解,而只会去辗平。林郑眼中只有执行效率,却没有价值——或至低限度,没有很多港人心目中的核心价值。
话糙理不糙。对含泪接受采访并借丈夫之口坦言“卖身给香港”的林郑来说,接手香港时的整体氛围是不错的,前任梁振英的教训也不可谓不深刻。身居其位虽然如握烫手山芋,很难两全,但如何最大限度回应民众质疑和焦虑,如何在关键节点将民怨烈度降至最低点,考验着港府团队的政治智慧。香港决不能再来一场占中运动,因为香港真的经不起折腾。
再看中央。早在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港澳代表时就说的很明白,“如果有什么要变,一定是变得更好,更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发展,而不会损害香港人的利益……我们总不能讲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所有方式都是完美无缺的吧?即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比较起来也各有优缺点。”此外,邓小平还提到,“不要笼统地担心干预,有些干预是必要的。要看这些干预是有利于香港人的利益,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与稳定,还是损害香港人的利益,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繁荣、稳定、发展,是否符合香港人的利益,邓小平反复强调的这几个关键指标,也正是习近平今天思量如何才是对香港好的标准。所以“变”还是“不变”,“干预”还是“不干预”,北京始终是目的论导向。只要初衷和目的是为香港好,一切“变”和“干预”都显得必要且重要。
中共半官方媒体《环球时报》12日题为《内地社会比任何外部势力更盼香港好》的社评正是沿着这个思路展开的。因为“香港是中国身上的一块肉,香港的好坏与我们有关系,香港越来越好,是整个国家进步和谐的题中之义。”反观台湾和英美,“台湾当局巴不得香港衰落,以证明它‘拒统’是正确的。美国最关心如何把香港变成对北京施压的新杠杆,如何用香港事务找中国的麻烦。至于英国,他们的感情也很复杂,可能有一丝旧情未了,但如果香港比被英国殖民时更好,伦敦会舒服吗?”
不过,这些“不舒服”之外,同样让港人不舒服的,还包括中央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方式方法,这样的“不舒服”,是很难依托于“我是为你好”这样的良善初衷就轻易化解掉的。刘晓波事件、铜锣湾书店事件,这些例子都切实地发生在香港,烙印在港人的内心深处,不信任甚至是恐惧感,也正是这样逐渐积累起来的。更遑论更早之前的十年文革和至今没有一个说法的六四。这不仅是港人难解的心结,也是横亘在中央与港人各自喉咙里的一根刺。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根刺扎的太久太深,以至于部分港人在面对一些执拗时,开始为了反对而反对从而失去基本的理性判断,甚至为了虚无的目的不惜毁掉香港曾引以为傲的法治、多元的核心价值。其实只要稍微冷静想一想,就知道修订《逃犯条例》对香港有利而非有害,条例已经写的很明白,生活在香港的人有谁希望自己的家园成为“逃犯天堂”?而且就算在各方势力介入后激烈抗争一番,修例该通过还是要通过,最终撕裂和承担后果的,还不是香港自己?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外部势力”,真的会帮香港收拾这个烂摊子吗?
不会!正在将香港推向不歧路的各方势力,是时候丢掉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