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接受中国崛起现实 抛弃被迫害想象(组图)
曾被广泛认为是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已经成为了双方战略竞争中最胶着的战场,一年多的艰难曲折谈判后,各方翘首盼望的和解协议由于中美之间的一些分歧,在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下,未能如期而至。5月10日,美国将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随后中国决定自6月1日0时起,对已加征关税的600亿美元清单的部分美国商品,分别加征25%、20%或10%的关税。此前加征5%关税的税目商品,将继续加征5%关税。美国则继续威胁要启动对其余3,25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的25%关税。
但中美贸易关系的空前恶化仅是近年来双边关系全景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美国右翼策划自毁形象的华为孟晚舟事件,对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封锁引发了技术冷战的担忧,在南海和台湾加强干预激化了地缘摩擦,甚至开始用反间谍的方式去审视来自中国的学生与学者,在人文交流上加剧隔离。即使对中美关系最为乐观的观察家,也开始对未来流露出悲观情绪。
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中国持续崛起,美国于冷战后塑造的单极霸权和超级大国地位正在消减。这本来是美国从虚胖回归现实的正常表现,可美国精英阶层难以接受这点。再加上中美迥然不同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以及地缘政治和经贸利益的竞争,更是让许多美国人以为中国将威胁乃至损害美国利益,决意采取对抗性的方式来遏制、围堵中国崛起,并将此定义为难以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以商人趋利本性和反复无常性格著称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加剧了这种矛盾。
面对中美关系如此变局和困境,中国要保持定力和理性,冷静应对,既不要随美国尤其是右翼势力起舞,继续坚定地发展和壮大自己,补齐短板,坚定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迈进,又要客观看待中美之间的现实差距,不能被民粹主义主导盲目反美,不可任性,要继续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下管理好和美国的关系,避免不必要地成为美国死敌。
但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美国也应重新认识中美关系,要正视中国的合理诉求和根本无法遏制中国崛起的客观现实,并且学会接受这一现实。长期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文化都有一种异己、敌友的斗争传统,有着哲学家所分析的“一神教思维格式”,习惯于不断在外部寻找假想敌,以便于凝聚内部和转移矛盾。可这种对抗、斗争,只会造成“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俱伤局面,并不符合美国利益,这从贸易战爆发后美国市场的表现以及特朗普基本盘的反应就可以看出。
尤其是今天的世界早已不同以往,全球深度一体化,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高,合作共赢已是时代潮流。具体到中美关系上,两国在非常多的领域联系十分深入、难以切割,这与几千年前酿成修昔底德陷阱的雅典和斯巴达的状况完全不同。借用几何图形来比喻,当年雅典与斯巴达的关系如同普通的长方形,联系不多,很容易被一些矛盾所扭曲,乃至酿成战争,而今天中美之间所形成的长方形里面却有着千丝万缕的锯齿勾连,这让两国的关系会有一个相当稳固的结构,任何单方面的脱钩,都会代价沉重。
更关键的是,以战争为结局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有可能避免的。正如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所说,在修昔底德陷阱中,关键因素是“斯巴达的恐惧”,而美国现在非常需要冷静下来,判断中国的真正意图,言外之意是中美两国完全有可能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要看到,中美关系的特殊性之一在于,中国现在实力的增长是一种内生的自然过程,而不是一种外向的扩张过程。由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以及它在漫长历史中积淀的深厚文化,中国先天就具有成为大国的潜质,这也是自古至今的两千年时间里,中国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只不过在西方兴起工业革命的近代,由于清王朝闭关锁国,中国才落后于世界,沦为半殖民地。而当中国重新取得独立和实行改革开放后,想要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减少众多的贫穷人口,让他们过上小康生活时,这种潜质得以激发,在短短数十年内,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鲜有的发展奇迹。这种结果虽然看似冲击到美国的头号大国地位,但本质上不是为了挑战和取代美国,而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中国人摆脱贫困、致富的朴素愿望。恰如美国《独立宣言》所称,人人生而平等,中国人同样有权利去追寻美好生活。只不过因为中国人口太多,才使得中国人均一点点的进步都在总量上变得格外地引人注目。中国现在做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富足和幸福的生活,这是再正当不过的诉求和人权,并不是为了觊觎权力,想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
另一特殊性在于,中国不同于美国曾经应对过的挑战者,也不同于历史中其他霸权更迭中的崛起国家,它的文明是独树一帜的,因此不能用西方经验和西方中心的视角去预测其行为。在中国的天下观概念里,国际关系从来不是霸权式的支配关系,而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尽管中国现在已经融入了西方主导的民族国家体系,但“天下”与“和”等观念仍深植于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国强必霸”的规律并不适用于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而把中国比作一战时的德国或者说“修正主义国家”,就更是生搬硬套的被害想象。美国缺乏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先验分析,以及中国缺乏在世界叙事体系中的话语权,造成了这种局面的发生。
时至今日,中美战略误解的不断加深已经让双方关系趋于恶化,但仍有可能阻止这种竞争向不可遏制的恶性方向滑落,这不仅需要中国继续保持理性与克制,更关键的是需要美国对中国崛起和国际现实建立新的认识,抛弃被害想象和过时的丛林思维,理性看待和尊重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力,学会理解中国文明的包容和内敛逻辑,重新认识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