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澳洲华人讨厌难民?“过桥抽板,占山封路”,华人圈也有嫌弃链,巴不得资源独占!(组图)
前两天澳洲工党领袖Bill Short开了一个微信群,进行了问答直播。
来澳洲以后,政客选举前的承诺我也听过一些,各党派时不时会抛出点引发热议的提案,但每次都跟国内引发众怒的公众事件一样,议一会儿怒一阵子也就没下文了。
所以领袖到底讲什么,我也并不十分感兴趣,只不过好奇心起,我还是忍不住混进群里要贴身瞻仰一下领袖形象。
但不出意料的是,跟其他社交平台一样,有料的通常都不会是官方的发言,而是群众的撕逼。
群里有很多擅长分析宏观政策的高人,但微观如我总是听得云里雾里,让我唯一觉得有意思的是关于难民的讨论。
领袖刚进群的时候,有人就直接了当提出来,要领袖阻止难民来澳洲,那迫不及待的架势,就像是蒙冤已久的草民见到出巡的皇帝一样。
由此可见,华人心中是有多么不待见难民。我在澳洲接触过的新老华人移民,说到难民这个问题,也都无一例外地表示厌恶和鄙弃——难民不交税、吃福利、还搞乱社会!
但他们却似乎并没有真正见过难民,所有的消息来源都是媒体的报道,尤其是微信群朋友圈转来转去的那些“报道”。
我唯一一次疑似跟难民有近距离接触,是在来澳不久参加的一次meetup聚会上。这是一次小型的独立导演短片展映,展映前我跟一个伊拉克年轻人聊了好久。他来澳洲十几年,让我忍不住猜测就是伊拉克战争期间随父母来澳的难民。
但是,从他谈吐来看,一点都听不出华人口中那种堕落和危险的味道,相反却阳光热情——做着保安的工作,却对电影剪辑十分感兴趣,正在大学里读一门课程,还到处参加有关电影的活动。
当然这个也是个例,就算坐实了他是难民身份,也无法让他代表整个难民群体。
但是同样的道理,媒体报道了几次难民的负面新闻,是否就可以推论出难民大部分都是懒汉和罪犯呢?
如果你觉得可以,那么我是否也可以这样推论:媒体报道的罪犯多数是年轻男性,所以年轻人、男人大部分都是罪犯?
那么,难民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我觉得只要是在民主社会,这类左右不停撕逼的问题永远是无解的罗生门。
按说政府是最有能力收集权威数据的,澳洲联邦议会的官网就有专门的网页Asylum seekers and refugees: what are the facts?介绍澳洲难民的实情。
比如说,澳洲的大多数难民都是坐飞机来的,只有小部分是船民。
比如说,同等条件下,难民并不比其他澳洲人享受更高的福利。
比如说,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难民都在发展中国家。
搜索Facts about refugees,会找到很多这样文章。英国难民署的网站还告诉我们,世界上51%的难民都是儿童。
如果搜索Refugees increase crime,你也会找到一些深入分析难民和犯罪率关系、并非简单把两者挂钩的文章。
比如说,非法难民比合法难民更容易犯罪。
比如说,难民中16到30岁的比例较高,而这部分人在哪里都是犯罪主力。
而2017年的德国犯罪率是30年来的最低点,非德裔公民的犯罪率大幅下降。
然而这些数据和文章并没有什么卵用,难民反对派照样可以跳出来说这是难民支持派的洗地文。
比如,川普在声称德国犯罪率提高了10%的时候,就在括号里备注:官方是不愿意公布这些数据的。
好了,有了“官方造假”这个前提,说什么都是白搭。
当左派发文右派说造假,右派出声左派说洗地,真相永远在迷雾中朦胧的时候,我们相信谁呢?
一般都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一方。
那华人为什么多数都愿意相信难民带来的是灾难呢?这当然不是顾名思义,而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心理逻辑——我辛辛苦苦得到的好处,不能让你轻轻松松捞走。
上次我有文章说过,上一财年的澳洲难民申请数,中国是第二大来源国。当然,难民的申请成功率是很低的,我也相信大多数澳洲华人都是通过技术和投资移民获取身份的。
移民过来的朋友都有亲身体会,考英语做评估搜资料各种不易,不仅花钱,还花时间花心思花感情花计谋,历经千难万阻才申请成功。
如今有人想坐个小船一靠岸就享清福,牛奶金失业金养老金随便领,没门!
能量守恒定律的拥趸更是认为,澳洲的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多来一个人必将多分一杯羹,所以不管移民、难民,今后来得越少越好。
去年我发了一篇移民成功的经验文以后,就有人在后台给我发这样的消息:
请注意,她说的不是澳洲难民太多了,而是澳洲中国人太多了。
因此用这种思路推导出的排外,并非只是排挤难民,而是排挤除自己和家人以外的所有人。
过了桥就抽板,占了山就封路,这样的“争抢限量版”行为逻辑在国人中到处可见。最典型的现象是,每一个司机一旦开上了正确的车道,就会死死守住自己的位置,左右任何车子想要并道插入都不会给任何机会。
我还听说,悉尼的某所顶尖精英公校的一个华人学生,把学校图书馆的考试参考资料全部借走,建立“知识霸权”,不给其他学生机会赶超自己。
因为他们知道,一旦“独占资源”成了“大众资源”,就没办法再拥有人上人的优越感了。
但这种丛林社会人相食的思维,放在现代文明中是弊大于利的。
我们不必讲人道主义普世博爱的大道理,但必须想明白的一件事是——助人即是助己。
我和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都出生在和平时代的中国,可能也有不少人到国外定居,不管在哪里,想要活下去并不太难。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天生有权利获得这样天时地利,而只是因为我们掷赢了命运的筛子。
如果我们早出生五十年到一百年,在那些动荡的年代,就算安安分分明哲保身,也随时可能成为烧杀抢掠的对象,或者轻易就被流弹夺去性命。
如果追溯百年、千年、万年,谁又能保证自己的祖先不是从楚国逃亡到赵国、从赵国逃亡到秦国的难民呢?
再或者,我们不讲过去、讲未来——中国在将来某个时候再次爆发战争,普通百姓今天家给人足,明天就可能家破人亡。
这时候,你希不希望自己获得“难民”的身份,有澳洲这样的国家施以援手,大方接收?
就算你在澳洲,你希不希望自己在国内的家人朋友获得“难民”身份跟你团聚?
脑洞开得再大一点,假如澳洲爆发战争,你希不希望新西兰等邻国张开怀抱接纳你自己和子孙后代?
很悲哀的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或者选择不去想明白,觉得自己眼前的那点车子房子票子可以守到永远。
当然,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无条件地任凭难民涌入,给予身份之前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核,也应该根据国家的承受能力控制每年的接收数量,确保伸手扶到的不是会反咬一口的倒地老太太。
但那是手续程序层面的事情,世界各国帮助难民的大思路不应该改变。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过去、现在、将来,你、我、他,我们都是难民。
今天你是一个开在正道上的司机,你有不让道的权利;但明天当你需要并道插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期待别的司机给你让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