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赢得更多时间 习特会延期不是坏消息(组图)
3月份正好是中美贸易战爆发一周年,特朗普政府和习近平政府围绕贸易问题已经开展了七轮谈判。现在,双方的贸易谈判仍在进行,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北京时间3月12日,中国官方发布消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双方就中美贸易协议的文本关键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确定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对于其中提到的“工作安排”,可能指接下来双方谈判事务的沟通,也可能牵涉彼此团队的访问。不过,就在3月11日,白宫经济顾问威莱姆斯(Clete Willems)表示,特朗普政府尚未制定任何派遣贸易团队访问中国进行面对面贸易谈判的计划。但威莱姆斯强调,中美谈判人员已经取得了进展。
现在,外界都在关注习特会的延期。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3月10日对中美达成贸易协议持“乐观”态度,同时强调最终还是特朗普总统说了算。对于习特会的延迟,库德洛明确表示,如果不在3月底举行,也将推迟在4月。
有关3月习特会推迟的说法一直停留在媒体层面。特朗普2月在白宫宣布紧急状态时曾提到可能在3月佛州庄园见面。自那以后,特朗普幕僚也一直努力,希望能够促使中方同意在佛州举行元首会晤。但根据《华尔街日报》引述美国官员的话报道,中方担心特朗普重蹈越南特金会覆辙,在协议签署最后时刻撕毁协议。这对中国将是一种羞辱。但这并不代表习特会并不在官方筹备计划之列。白宫新闻发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3月11日举行了1个多月以来的首个记者会。她没有否认中美筹备习特会这一安排,只是强调尚未敲定的具体日期。
自从刘鹤今年1月访美期间提出尽早举行习特会,到特朗普自那以后多次公开场合强调和习主席尽快见面,都可以看出这种习特会的幕后安排是存在的。媒体将其称为“被迫延迟”也是为了舆论效果,而习特会推迟与中美贸易谈判的成败并没有直接联系。毕竟中美贸易问题积累了多年,双方还是要以平常心看待彼此分歧,谈判难点并取得突破必然要有一个过程,耗费时间。所以,不应该按照“延迟”判断谈判的成败。相反,要把这种延期看成是双方进一步谈判,进而达成一个更加稳定、可靠协议的迹象。
特朗普3月5日确定延长中美贸易休战期限,推后向中国2,000亿中国产品提升关税税率,也不新增加征关税的商品品类。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让中美贸易团队继续推进谈判,并期待和习近平尽早会晤。从另一个角度讲,特朗普此举也是给予了习近平政府更多时间。试想,如果习特会设定在3月末举行,那么留给双方的谈判和筹备时间必然有限,很难在一些硬骨头议题上继续磨合和缩小分歧。
所谓欲速则不达。如果特朗普团队急于和中国达成协议,国内可能因此怀疑特朗普为了连任竞选,对中国做出了让步。如果中国表现出急于和美国达成协议,同样也会给国内留下中国在美国施压下做出很多让步的负面印象。现在,3月末习特会计划推迟,等于又给予双方更多时间,尤其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原因很简单:习特会延后意味着中国得到的“延缓加征关税期限”也会延后。这样总比双方贸易谈判破裂或习特会筹备不当导致美国重启关税制裁要好很多。
从莱特希泽和刘鹤的通话时间点和内容来看,双方目前已经展开文本细节层面的沟通。美国官员2018年底就曾承认,这个过程最为复杂,耗时久,所以彼此都会延后一些时间。从这几个角度看,延后也不一定是坏消息,而是说明双方愿意就这些问题开展更多的磨合。这是好事。而且,白宫不再公开强调谈判的“障碍”,而是对谈成协议表达“乐观”,这也是贸易谈判以来比较少见的姿态变化。
总之,习特会更多是公关层面的安排,推迟并不一定是坏消息,没有必要因此唱衰贸易谈判。相反,中国反而因此争取了更多时间。只要中美谈判取得进展,谈有所成,习特会举行的时间并非重点。正如美墨加贸易协议,从达成协议到协议签署,中间了相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中美贸易协议更为复杂和全面,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远超之前任何一个贸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