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归国成热潮,超六成海归年薪不足10万(图)
尽管海归不再奇货可居,年薪也失去优势,但中国学生依旧奔赴在越洋求学的路上,这或许是本土教育要再三思考的现象。
来源:视觉中国
接受海外教育的中国留学生正蜂拥回国。许多人感到中国的就业机会比在欧洲和美国更令人青睐。据2018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联席会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其中仅2017年有48.09万人回国,回流率高达79%,较10年前增长了48%,至此迎来第三次“海归潮”。
一方面,海外政策逐年收紧,增加了留学生在当地就业难度;另一方面,中国快速增长且巨大的市场份额正在对海外留学生施展魅力攻势。猎聘海外大数据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8年海外留学生归国趋势报告》显示,近六成海外留学生考虑回国,出于国内经济发展和行业趋势更为理想。有将近一半的人表示,国内的工作机会比海外更多。
接近一半的海归选择了北上广深
这些归国的留学生仍然表现出了对超大城市的偏好。报告显示,2018年,超过46%的海归留在了北上广深,其中上海因将20%的留学生收入囊中位列榜首。尽管生活成本更高,但薪酬水平和就业机会也相对更好。
与此同时,以杭州、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在抢人大战中持续发力。报告数据指出,杭州和成都对海归的吸引力已超过其他非一线城市,两地海归人才占比仅次于一线城市,分别位居第五、第六。
金融业依然是万年青 AI背景海归增长迅猛
择业方向是每个留学生在归国时要面临的重要选择。2018年,超过30%的海归生选择进入金融行业。紧随其后的是文教传媒行业、互联网业和服务外包业,分别吸纳了15%、11%和10%左右的归国学生。
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步伐加快,AI领域的核心人才逐渐站上风口。猎聘大数据显示,2018年,有海外教育背景的AI核心工程师(此处AI领域工程师职位包括:算法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语音/视频/图形开发工程师)人才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长达47.83%。
超过六成海归年收入在10万以下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海归就等价于高端人才,在市场上的薪酬也颇具竞争力。但惊人的数量增长必然带来整体含金量的下降,近些年,海归被拉下神坛的声音逐渐成为主流。
这在2018年的数据上也有所体现:超过40%的海归对自己的薪酬预期在10万-20万之间,但只有大约25%的学生拿到了这一年薪。超过六成的留学生归国后的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由此可见,海归留学生实际薪资与期望薪资存在一定差距。
求职优势和劣势
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留学生认为在归国求职这件事上,自身的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具有较大优势。41%的留学生认为他们具备较强的国际项目合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这些与留学本身相关度极强的特质将会成为他们傍身之物。
另外一面,海归在求职时面临的劣势也不容小觑。报告显示,逾60%的留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58%的留学生认为他们对国内市场环境并不熟悉,这也可能会成为他们回国找工作的短板。
而在西方接受训练后,这些重新回到中国的新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另一难点,在于对国内企业文化的适应上。有逾半数留学生表示,他们对国内企业的人情文化难以适配。但伴随着中国企业组织的进化,这种逆向文化冲击正在逐渐减弱。章家瑜(化名)在纽约大学完成了长达三年的法学博士学位,随后她就职于世达律师事务所,两年之后,当她被外调至公司位于北京的分部时,她几乎感受不到两者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唯一要说的可能是,在美国,公司成员办事情更讲究章程,他们在处理每一个案件时都有一套极其严密的程序。但回到国内之后,我发现并不需要完全遵循机制,人们通常更加灵活,甚至可以说略显混乱,” 章家瑜说,“但在一个讲究效率的环境下,企业主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效率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