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1.8°C-26.0°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澳洲教育的背后思考:没有人推着你前行,也没人限制你长高!

2019-02-23 来源: 看看澳洲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水哥是个博士,真心爱国,即便是十多年前被公派到美国待了一整年,也丝毫没有被帝国主义的灯红酒绿腐化,回国后依然从骨子里厌恶万恶的资本主义,谁要跟他说外国好,他一定跟谁急。

我离国前一晚和他在街边撸串,他还一个劲的劝我,“兄弟,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国外比你想象的要差很多,如果今天能让你改变主意留下来,咱也不枉朋友一场。” 

我最终还是决定出来闯一闯,或许是他依然对我这个朋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而心怀芥蒂,过去的两年多他都从没有主动联系过我,即便在逢年过节时我发信给他一些问候,他也只是礼貌性的简短回复,远没有之前的那般热络。

一个月前水哥要和我视个频,我受宠若惊。他说来美国一年多了,寂寞,想找人聊聊。

他问我了几个问题:“ 如果你儿子篮球打得好,而学习成绩中下,你会开心吗?为啥在和老外一起工作交流的时候,咱们就显得很不自信呢?如果将来你儿子没考上大学,你会不会觉得很丢脸?如果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水管工,一个是公司职员,水管工挣的更多,你会心甘情愿的支持孩子去做水管工吗? 我觉得咱们这些做父母的眼中的教育其实只是成绩,可是成绩的好坏和人生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啊,倒是那些不能被量化的无论学校还是我们从未教给孩子的那些东西譬如抗压力,自信,逻辑思维,公众表达等等被一再忽略,你说对吗?”

过去的三个礼拜我都在想水哥问我的问题,老实说我还从未认真想过这些问题。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澳洲教育的公众号文章,但凡是谈教育,每一篇似乎都有不错的阅读量,可见大家对教育的热忱,但通篇看去,谈论的无外乎是学校的排名,成绩的好坏,家长们关注的也无非是私校好还是公校好,是上精英还是上公校,老张的儿子上了精英,老李的姑娘HSC考了99.华人对于应试教育的热忱让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即便有人想独善其身,然拔剑四顾心茫然,极难。

今天我想写写我对教育背后的思考。

如果教育只看成绩,只考核应试,那中国就是全世界教育最好的国家。但现实是当人们一天天成长,你会发现当年我们用寒窗十二年学到的,我们曾经倒背如流的那些东西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少,你会发现决定人生走向的原来是那些很难被量化,也从未被教导过的情商,眼界,沟通技巧,自信,表达,抗压,坚韧等等这些看似虚无的东西。这些从来都不曾出现在我们的任何教育体系中,而在西方教育的背后,却无处不在灌输这些。

没有人推着你前行,但也没有人限制你长高

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

我深入的参与了我孩子在澳洲的两年半小学和半年中学,体会颇深。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运动,艺术,从来没有老师给过任何的压力,譬如告诉家长“你孩子最近成绩有所下降,要找找原因”,(我在国内的时候,每次去见老师,都会有类似的谈话)。

但学校,社会会提供给你没有封顶的各种机会,无论你有多大的本事,一定有相应的舞台给你展现。比如你数学非常拔尖,学校一定会把你选拔出来参加各种挑战,面对更高水准的对手,一级级的往上走,绝无封顶,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体系中,背后的理论应该就是“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天才被人为埋没。”

澳洲教育的背后思考:没有人推着你前行,也没人限制你长高! - 1

学校里的科目名目繁多,几乎涵盖了我们能够涉猎的所有项目,这也就保证了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所有东西,而同时这个体系又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找到兴趣,这个体系也有足够的空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兴趣上纵深发展。这也就是为何澳洲的高考有多达145个科目可选,它并非用一个标准考核所有的人,从而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并因此获取很好的分数。因为有的人运动好,但数理化一塌糊涂,有的人在音乐上有极高天赋,但却无法完成最基本的算式。

对于我们受中国教育的人而言,这个体系背后的逻辑有些残酷,没有人会在背后不断地推你前进,好处在于它在潜移默化中最大程度的挖掘出了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省和自制,也就最大程度的让每个人的天赋得到最大的释放。然而,对于缺乏强大自治,自省的人们,这种教育其实就意味着放任自流。所以,如果我们已经习惯在外力的推动下学习前进,或许中国式教育更加适合,因为从小到大,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自省,自制,因为家长,老师都会对所有的孩子严加管教,我们对于来自各种渠道的种种逼迫早已习以为常,而给绝大多数孩子带来的影响在若干年后我们会慢慢醒悟,这种教育带来的问题会影响一生,当我们完成学校的教育,便厌倦了学习,于是在后半生踯躅前行。我们习惯了被逼迫,被灌输,便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自我鞭策,自我激励。

教育建立在对人性的尊重和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

儿子进入中学一个月后的第一次家长会,学校老师,校长用了一个半小时来讲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应对,用大篇幅的美国,澳洲的研究数据试图告诉家长们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共同特点,坦率的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么系统的对某个年龄阶段特性的陈述,尽管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个年龄段,但在管教孩子上却从未想到这些理应被重视的生理心理特征。简单分享如下,看看你是否想到?又是否做到?

  •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中学的过渡阶段,也是心理波动最大的一年,他(她)会面临新环境,新朋友,新的学习方法等等改变,有的孩子很短时间就能调整,有的需要很长时间,这都非常正常,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并陪伴。

  • 七年级又处于青春早期,孩子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很大,有的个子非常高但心智依然停留在小学生时代,有的孩子依然袖珍,但心智相对成熟,这些都是生理的个体差异,不必惊慌。

  • 小学的学习相对简单,放松,中学的教育就开始对学生的自制力,自我学习有所要求,这个转换需要时间,不要push,学校因此给了每个孩子一个详细的school routine( 日常规范),孩子们按照它一步步做就会养成良好习惯。

  • 学习面对挫折,这里聚集了来自整个新州的学生,学生需要面对的第一个挫折或许就是,习惯了在自己小学名列前茅却不得不面对在精英中学成绩垫底的窘境。但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 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压力,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就是,他们自己已经会给自己压力,但绝大多数孩子不会讲出来,来自父母的压力会适得其反。

  • 不要替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从七年级开始,他们要为自己负责。比如他们要自己去了解每天的课表,在哪间教室上课,生病请假流程,家长不能再替他们大包大揽,这是他应该学的功课。

  • 澳洲教育的背后思考:没有人推着你前行,也没人限制你长高! - 2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澳洲教育的好并非是它的教材好,教师水平高,而是它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把握。基于对每个阶段生理心理的常年研究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这是西方教育的基石,它可以有依据的顺应人的生理规律去做教育引导,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回想我们中国的教育,没有任何体系,任何人考量到生理和心理,没有任何机制考虑到每个人的特性特质,千百年来都在用同一个标准衡量着不同的人,最终的结果是创造力被抹杀,天才平庸化。

运动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五年的坚持长跑,锻炼,让我深深体会了这句话。运动绝不是强生健体这么简单,坚持运动带来的好处会贯穿整个人生。第一,它会让你明白坚持的力量。君不见,朋友圈中不断的掀起各种活动,譬如“早起打卡三个月”“英文阅读坚持100天”“ 运动排名”等等,但扪心自问,有几个人可以坚持哪怕一年?

第二,它会让你明白放弃的痛苦。一件事情如果能够坚持做一年,那么放弃就是一种煎熬,运动就是这样一味良药,让你欲罢不能,让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选择轻易放弃。第三,它会让你愈挫愈勇。无论什么运动,都没有极限,永远有另一个高点在等着你挑战,所以,运动会让人对挑战着迷,勇往无前。

纵观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甚至近邻韩国,无一不是体育强国,无一不是全民运动,这绝不是一个表象,运动的背后蕴藏着人生的力量。个人觉得,运动是教育的一部分,运动是人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毫不夸张的预言,如果我们的教育意识里还没有把运动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得到足够的重视,依然认为运动只是生活的调节,可有可无,那么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人生不会走远。

澳洲教育的背后思考:没有人推着你前行,也没人限制你长高! - 3

我无从知晓澳洲人为何如此痴迷运动,但我知道几乎每个澳洲人都有某项运动贯穿一生,而年轻人更是疯狂的热爱着健身,各种运动,相比华人孩子假期,周末,业余时间的补课,澳洲的年轻人更多的是把汗水挥洒在了各种运动场地上,运动给他们提供了不仅仅是体力上的强大,更重要的是在心智上潜移默化的历练已然贯穿终身,越到人生后半程,这个优势就会越显现。

极度重视语言的应用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我想应该就是语言和文字。语言是用来说的,文字是用来写的,澳洲教育中对英文的写和说极度重视,每个人从入学开始,英文写作和公众演讲贯穿在每一个学期之中。这样教育结果是非常显著的,在澳洲的三年中,最让我惊讶的是我见过的每个人都有非常好的语言表达,流畅,自信,无论私下聊天还是公众演讲,从未见过拿着稿子读的人,也极少见到讲话磕磕巴巴的人。如果拿这作为标准的话,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环顾四周,极少见到能够在公众场合即兴脱稿演讲而又逻辑清晰,言之有物的人,而中文写作,除了能在各种段子中看到调侃智慧的闪光之外,这几十年哪里出现过公认的大家?

澳洲教育的背后思考:没有人推着你前行,也没人限制你长高! - 4

无从知晓为何澳洲如此重视英文的说和写,个人认为这是民主和法律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在发达国家,人们享受民主,同时万事都处在法律的框架之下,但凡有大小冲突,需要法律介入,前提就是当事人自己首先要能够精准而清晰的说出或者写出事实经过和个人诉求,让你的代理律师明白,之后他才能给出更有力的诠释。

曾经听几个在澳洲出生的二代移民讲述他们在职场上的血泪史,吃亏教训最多的就是这两点,说的不够好,写的不地道。作为二代移民英文几乎已经是他们的母语了,但依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得不认真思考,而反观在澳洲的印度人,在这两点上要比华人好出不少。

水哥说触动他的是一件小事,在美国进修九个月的时候他回了趟国,发现十四岁的女儿已经少有笑容,也很少说话,每天奔波学校,家,课外补习班三点一线中,而他十岁的儿子也即将开始这样的生活,对比他在美国看到的那些同龄的孩子的童真,他第一次觉得害怕,教育竟然可以这样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水哥说他已经把自己的一对儿女接到美国,想尽一切办法要留下来。

这一次我给水哥泼了冷水,我想以我的感悟和体会告诉他,如果我们还是认为教育就是考试成绩,教育就是课本知识,那么中国其实是最好的受教育国家。美国,澳洲的教育好的并不是它的课本,它的老师,而是教育背后很多年对个体的尊重和人性的总结,它好在让孩子们首先成为一个能够开心快乐自食其力的社会个体,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考试机器。这是我们的心坎,如果我们不能迈过,其实送孩子在哪里都是一样,因为千百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早已在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心中根深蒂固,很少有人有耐心在国外的教育体系下静待花开,绝大多数华人都会再次走上逼迫高压式教育模式。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都是因为国外的教育好送孩子来上学,然而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却觉得完全按照澳洲的教育会害了孩子,然后若干年后我们发现老外孩子长大后无论干啥,钱多钱少都乐活一生,而我们似乎有永远不能释怀的忧虑代代相传。

我们自己已然走偏,希望水哥明白。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网上找存在感的老港独
网上找存在感的老港独 2019-02-23 回复
所以要从小把孩子送到澳大利亚?得了吧,澳大利亚教育差得狠,都是放羊,不然怎么那么多吸毒的青少年,过来学坏啊?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