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兄弟四人得胃癌,这不是韩剧桥段,而真实发生在浙医二院外科龚渭华副主任医师的诊室里。
这四人中老大老二已经去世,还有两位去年刚做了手术。
7年间,五兄弟四人陆续得胃癌
五兄弟是江西人,老三王富生今年75岁,随儿子定居杭州10多年,平时很少回老家。去年8月,王富生出现了胃胀饱、吞咽困难等情况,“就算晚饭只吃几口,胃也胀得难受,晚上睡觉时还感觉吃下去的食物顶在喉咙口”,但因还能忍受,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有时候晚上起来吐一次,肚子就舒服,不胀就能睡了。”
“爸爸那一辈人,从小上山下田,干了几十年的农活,在庄稼地里苦惯了。只要不严重,他也不会告诉我们生病的。”王富生的小儿子说。
一个月后,王富生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严重了。在家人的坚持下,去浙医二院做了胃镜检查,随后他被确诊得了胃癌。
“来医院就诊时,王富生的病情已经是进展期胃癌,癌细胞出现淋巴结转移,太可惜了,本来他的情况,是能够更早地发现癌症,并把癌细胞控制在萌芽状态。”
龚渭华医生解释到,肿瘤的总体治疗效果与分期早晚有很大关系,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目前,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一旦到了进展期,5年生存率下降比较明显,如果到了IV期,仅有10%生存率。
“早期胃癌相当于一颗刚出芽的种子,生长范围比较局限,斩草除根的效果比较好;一旦癌细胞扩散、转移,就会像茂盛的树木,蔓延到各个器官,即使是手术切除,也很难把肿瘤枝叶全部清除而不复发。”
虽然80%的早期胃癌都没有症状,但在王富生这却有迹可循,只是他大意错失了最佳手术机会。原来面诊时,龚渭华医生了解到,3、4年前王富生的大哥、二哥都因胃癌去世,兄弟中已经有三人患癌,而这就是典型的家族性胃癌。
“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是遗传性,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得胃癌的风险比一般人群平均高出2~3倍。”
在龚渭华医生的建议下,王富生的两位弟弟也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最小的弟弟也查出胃癌,还好是在早期,现在已经做完手术,出院了。
五兄弟都爱吃腌菜等高盐食品
这也是引发胃癌的高危因素
王富生兄弟自小生活在浙赣边界的玉山,食物匮乏的年代,腌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菜肴。这些年经济好转了,但酸菜、豆腐乳、腊肉这些高盐、腌菜食品,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高盐的食物,可以破坏胃黏膜;腌制品中硝酸盐通过细菌的作用,可以分解成亚硝酸盐和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酸盐和亚硝胺会诱导胃黏膜的癌变,也就是细胞基因的突变,从而增加胃癌发生的几率。”龚渭华医生说。
目前研究还发现,大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有降低患胃癌的风险,“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抗氧化作用,能抑制亚硝酸胺的合成。”
除了饮食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外,幽门螺旋杆菌和胃里面有息肉等癌前病变也是胃癌高发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认为,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感染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在40~60%,有些人治疗后还会再感染,生活中共餐制导致细菌的口对口传播,是感染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所以,要减少感染风险,龚渭华医生建议,聚餐时增加一双公筷或分餐制。
胃癌,在日本是“良性疾病”
与我们谈癌色变不同,作为胃癌高发率的日本,他们却一致认为胃癌不会致死,是个“良性疾病”。而事实上,日本胃癌死亡率真的很低。
2017年,龚渭华医生曾经去日本癌症研究会有明医院进修三个月:
“去了三个月,对日本医疗印象中最深的有三个:一是他们手术实行的是无血原则,就是从未见他们手术中输过血,术前也不常规备血;二是手术十分严谨,术中出血量非常少,基本上见到一滴出血立即进行止血;三是对胃癌的早期发现率高达60%以上,而目前中国早期胃癌筛查较好的中心最高也不到40%。”
差距为什么这么大?龚渭华医生认为原因在于胃镜检查, 这是日本40周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在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模式中,胃镜检查作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它的优势在于直接看到胃黏膜的病变和活检,对于癌前病变、早期癌变能很好地分辨,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国内做胃镜的观念还未普及,一般人也是胃部不适、有了明显症状以后,才想起来要做个胃镜检查,这个时候往往就是进展期胃癌了。”
龚渭华医生说,要想远离胃癌,一定要提前预防,“40岁以上的,可考虑每两年要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家里有肿瘤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父辈和亲兄弟姐妹得过胃癌的,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当然还要合理膳食、饮食规律、少吃腌熏油炸食品,不吃霉变食物;控制饮酒和抽烟。
合理饮食,定期检查,完全不用“谈癌色变”!点朵小花提醒自己,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