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失业后 逆袭成10亿富婆 壕过英女王(组图)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人最幸运的事之一,就是和哈利波特一起长大。
《哈利·波特》的全球畅销,也让它背后的女人——作者J.K.罗琳成为了25年来少数进入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的女性,成为无数女孩向往的榜样。
但最近,有眼尖的外媒发现她悄悄跌出榜外。从亿万富翁降格成百万富翁。
是《哈利·波特》过气吗?怎么可能。
原来,是因为她把自己赚的,全全全都砸入慈善,帮助别人!
也许你看过《哈利·波特》,被它打动很多年。但当你了解这个女人,才会明白,我们这一代人最幸运的事之一,是拥有J.K.罗琳。
从一个靠失业金度日的单亲妈妈,到拥有10亿美元身家的亿万富婆。她用了5年。
从一个缺爱的小女孩,到长成拥有坚强自我的女性。她用了30年。
现在54岁的罗琳,用了半生教会我们,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
西蒙·约翰。一个男生名。
这一直是罗琳的父亲,心里最想给长子取的名字。没想到一出生,却是个女孩子。
心理的落差,让他总觉得:女儿做什么都是错的。
因此,在罗琳的童年里,对父亲最深的印象,就是一再地忽视她、否定她。他总是那么愤怒、那么不开心。
小女孩想要爸爸的爱,尽管害怕,还是拼命地讨好他。尝试了一切,考好成绩、做乖女孩,梦想着爸爸哪怕只有一次,能对她展露肯定的笑容。
从童年、到青春期,罗琳没有等来这一天。
有一次她鼓足勇气问:“有了我之后,你们会不会觉得生女孩也很好?”
却等来两个乌云密布的字:“没有。”
她默默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被单。
父爱的缺席,令罗琳深陷自我否定的困境。
尽管老师同学都认为“罗琳是个成绩优异的女孩子”,内心的她清楚,在青春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想成为任何人,除了糟糕的自己。
幸或不幸,巨大的痛苦,催生了同样巨大的想象力与创作欲。
罗琳开始喜欢偷溜去家附近的树林玩耍。在树林里,没有拥挤人群、没有失望。只有神秘、充满魔法的大自然等待着她去探险。
回到家,便沉浸在书写奇幻童话故事的快乐中。
在其中一则童话里,她把自己代入一只得了麻疹的兔子,但家人会关心她,朋友都来看望她。她很开心。
就像长跑者在奔跑中收获幸福,歌者在唱歌时得到救赎。罗琳也讶异地察觉:写作,竟带来了修复伤痛的力量,有了自由和快乐。
“我想成为小说家。”年少的罗琳发现了一生的梦想。
于是她选大学专业时,瞒着父母报读了古典文学。疯狂地看书,了解一切令自己好奇的知识。
还去巴黎做了一年交换生,后来搬往伦敦,在国际特赦组织当研究员。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里,感受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
但永远不变的,是在忙碌生活的缝隙中,挤出时间写作、思考。
哈利·波特,就在一次从曼城搭往伦敦的火车上,悄然找上了她——一个骨瘦如柴、戴眼镜、以前从未想过自己是个巫师的孤儿男孩。
就像她自己,在童年中未曾感受过父爱的孤单女孩。
那段时间里,她过着最平凡的日子,却充实喜乐。
但命运之神,却再次朝她开起残忍玩笑。
唯一爱她的母亲在她开始写《哈利·波特》后的没几个月,因病去世。留下她形单影只,孤独地体验生命脆弱无常。
最痛苦的是,父亲没有让罗琳见上母亲最后一面。这件事,成了她终生最大的遗憾。父女这之后几年间,彻底断绝联系。
有的人靠童年治愈自己,有的人靠一生治愈童年。
为了治愈童年,罗琳太想要一个幸福的家庭了。
她与记者乔治相识,坠入爱河,很快结婚,生了女儿杰西卡。可这段婚姻,只持续了13个月。
离婚原因众说纷纭。但后来乔治在《每日快报》的访谈中,提到他俩最后一晚时,他曾把罗琳拖出家门,殴打她的头部,当时还是凌晨5点。
家暴。离婚。生活给予她重拳。
无止尽的伤害,让罗琳的心化成碎片,散落在无边的黑暗宇宙中。
她带着仅三个月大的女儿回国,住在爱丁堡一家狭小的公寓里。成为一名失业的单身妈妈,靠领政府救济金度日。家人对她失望,社会看不起她的失败。
贫穷与孤独,未来无望,痛苦的她患上了抑郁症。
脑海中试图自杀的那些时光中,写作从梦想,变成了支撑罗琳活下去的生命之源。
她每天都去咖啡馆写《哈利·波特》。在那个魔法世界里,何尝没充满现实人生的痛苦和困境——摄魂怪,滋养于黑暗,靠吸食他人的快乐与幸福而存在。就像纠缠着罗琳的抑郁症。
邓布利多和小天狼星的完美父亲形象,是她治愈童年缺失父爱的投射。
同时,罗琳也开始在这段人生低谷中思考: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
少年时,她努力种种,只为了获得父亲的称许。毕业后,她被生活暴击,自溺于失败和痛楚中。
难道,我就要这样对现实妥协吗?
当日子不能更糟糕的时候,罗琳终于有勇气说不。
在2008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上,她分享了失败带来的重生:“只有逆境到来的那一天,你才会真正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结识的人。这种了解是真正的财富,虽然是用痛苦换来的,但是它比我以前得到的任何证书都有用。”
人啊,只有在绝境中才能发现——当你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才会迎来生活的自由。
罗琳决定破釜沉舟。
她去看心理医生,积极治疗抑郁症;她做好母亲的角色,悉心照顾襁褓中的女儿。去咖啡馆写作,也是因为发现女儿在那里更容易睡着。
还找到了一份教书工作,尽管收入微薄,也要撑起这个家。
同时,她开始投稿《哈利·波特》。一本未来价值250亿美元的书,就这样递交给了多家出版社。
这以后,皆是令人动容的励志岁月。
1995年,在连续被12家出版社拒绝后,Bloomsbury出版社忽然联系了罗琳,买下了书。
1997年,这个写了7年的故事终于出版,最初只有1000本。
2008年,《哈利·波特》系列7本小说被翻译成67种文字。在全球发行4亿册。
全世界的孩子,开始和哈利·波特一起长大。
当然,1995年的罗琳还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她已经有了勇气,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因为《哈利·波特》太过畅销,2004年罗琳荣登《福布斯》富人排行榜,身价达到10亿美元,超过了英国女王的6.6亿美元。
2017年度全球百位名人榜,J.K.罗琳排名第三。同年,还被英国皇室授予“荣誉勋爵”。
无数书迷感激她:“谢谢你为我带来魔法世界,为我带来坚持的勇气。”
经历毁灭又重获新生的罗琳,在名利诱惑中独善其身。
她将赚来的钱用于慈善。因为母亲死于硬化病,她捐出1亿美元用于硬化病研究治疗。
因为自己曾靠救济金度日,她创立慈善机构Lumos,帮助东欧国家儿童的医疗与保健,致力为单亲家庭寻找更多就业机会。
她说:“当赚的钱远超所需,就多一份社会责任,把金钱用得其所。”
因为捐款过多和英国高税收,罗琳跌出了福布斯亿万排行榜。但她却很快乐,并打算一直帮助别人。
就像邓布利多说的:“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罗琳曾说《哈利·波特》里的角色们,都是“一群有瑕疵的、脆弱的、受伤的灵魂,还依然在斗争着、爱着的人。”
就像她这大半辈子,被原生家庭的梦魇纠缠,经历不幸的婚姻、品尝过最失败的滋味,在大起大落中明白生命的意义。
最后,把伤口化为光照进来的地方,带给世界巨大的感动与善爱。
这个54岁女人的样子,比任何时刻都耀眼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