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顺差再扩大 贸易战伤人终伤己(图)
北京时间2月14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1月份中美贸易总值为3,158.2亿元(1元人民币约合0.148美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2,521.1亿元,同比增长1.9%;自美国进口额为637.1亿元,同比下降38.6%;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为1,884亿元,同比扩大31.2%。
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的初衷是消减巨额的贸易逆差。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之初,就明确表示要降低美国的贸易逆差,并且认为通过贸易战的方式解决贸易逆差是很容易的。2018年3月2日特朗普发推特(Twitter)称“贸易战是好事,而且很容易赢(trade wars are good, and easy to win)”。但是,从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影响来看,贸易战对中美两国经济显然都不是好事。
同时,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数据也表明,依靠贸易战消减贸易逆差的想法是幼稚的。虽然中美两国都调高了部分关税税率,但是两国市场的相互依赖程度较高,贸易总额并没有出现下降。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货物贸易方面,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增加了11.3%,而中国自美进口额仅增加了0.7%。2018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3,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分类别来看,中国在农产品上找到了部分替代商品,自美进口额出现较大降幅;而美国自中国进口的几乎所有类别的商品贸易额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这表明美国市场对中国商品的依赖程度较高,至少短期内美国市场很难摆脱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总体上,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是互补的。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优的货物主要是机电、纺织品、鞋帽、日用品、钢铝等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美国对中国出口占优的货物主要是农贸产品、石化能源、废纸、高端汽车、飞机、高端医疗设备、药物及特种化学品等。对于美国来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一般不具备技术障碍,但是无论是寻找替代国还是转向本国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产业工人的培训,一时之间形成不了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对于中国来说,从美国进口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但是产业升级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因此,中美贸易战在短期内只会增加两国的贸易成本,而不会改变两国在产业结构上互补的事实。
从本质上来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地位是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必然结果。首先,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各国竞相储备的资产决定了美元具备相对稀缺性,因此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必然处于普遍高估的状态。在全球化时代,本币的高估带来的是本国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因此,货物贸易逆差是美国的最终状态。其次,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就要求美元流出国内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如果美国出现长期货物贸易顺差,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稀缺性会增加。市场“无形的手”将使美元大幅升值,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则会大幅下降,最终美国将重回贸易逆差状态。因此,货物贸易逆差是美国的长期状态。
综上所述,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其自身。美国将消减贸易逆差的希望寄于损人不利己的贸易战更是贻笑大方。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数据已经证明,美国发动贸易战最终只会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