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晚亏欠中国观众的仪式感究竟要怎么还?(图)
迫使少数人让步以成全多数人意愿的“少数服从多数”,历来屡遭诟病;那如果反过来,迫使多数人让步去成全少数人,这样真的就好吗?
中国大陆一年一度的春节在2月4日正式拉开序幕,春节联欢晚会也在当日黄金时段霸屏了,基本上每年除夕,中国数亿热心观众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人欢度新年的标配,而关于生肖动物的节目内容则是多年来春晚的标配,也是观众仪式感的重要来源。
比如中国大陆春晚历年来都有以生肖动物为主题的节目、新年贺词,或广告中用动物生肖来作宣传吉祥物的画面。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春晚主题视觉都会以当年的生肖进行设计。2014年Logo以马为主体,“2015”中的“20”巧妙的和羊角结合起来,还首次设计了春节主题的吉祥物“阳阳”,春晚剧组希望通过设立“春晚吉祥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元素。
2016年画面设计整体可以看出是猴子、仙桃,当时春晚剧组还请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师来为猴年春晚设立了吉祥物“康康”,但该吉祥物造型刚诞生就被网友一片吐槽“猴赛雷”,最终并没有出现在春晚上。2017年的主图形以陕西凤翔泥塑为原型进行设计,2018年设计图则为一只脖子上挂着灯笼的小狗轮廓。
每年主打一种动物之所以成为春晚的标配,源自生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春节与十二生肖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在数千年中国文化的干支纪年历史中,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是民间的习惯,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农历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两两配组,给十二地支配上相应的十二种动物的名字,将十二生肖和年号结合起来,以十二年为一循环的纪年法,仍用至今,既是中国传统的纪念方式,也是我国民间百姓计算年龄的方法。如2019年是己亥(猪)年,这一生肖年出生的人就属猪。民间也习惯用生肖属性谈婚配和算命。中国农历新年的开端即春节,每到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就意味着从一种动物的生肖年进入另一种动物的生肖年。
但今年这股以春晚吉祥物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生肖”之风戛然而止了,猪年春晚视觉包装中,从整体来看,和猪年相关的设计元素并不突出,基本上就没有,而是仅是以数字“2019”为核心进行立体化设计,数字右侧只有一个用隶书打上了“已亥年”的印章图案。更是没有出现作为猪吉祥物,新年贺词不见“猪”,节目开播前据说有八版猪八戒现身以弥补猴年春晚节目没有猴,但直到晚会结束也没有看到“猪”的影子。
不过这种猪年不见猪的春晚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12年前上一个猪年春晚也没有出现猪。之所以冷落12生肖中的这种动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照顾一个少数民族的感情。
这个民族就是信仰穆斯林的回族。虽然十二生肖中的动物并非个个都受欢迎,比如中国文化中关于狗、蛇、鸡、鼠等等这些动物的形容词、喻义大都含有贬义,如“鸡鸣狗盗”、“蛇鼠一窝”、“贼眉鼠眼”、“小肚鸡肠”等等。但它们都不像猪那样为穆斯林所厌恶和排斥。穆斯林忌讳猪可以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不仅不吃猪肉,而且不养猪,连摸、碰都不会,他们从情感上对猪异常敏感和排斥,更有甚者闻到猪肉包子的味道都会呕吐,甚至忌提“猪”字,而用“黑”来替代。如此,在他们面前故意提起猪就会显得不怀好意。
春晚自诞生以来就背负着传递家国情怀、民族融合的重任,在春晚霸屏家家户户的除夕夜里,节目里猪年不提猪,是春晚给与这一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感化他们接受民族大团结的诚意。但这一诚意是以牺牲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生肖文化换来的,使本该喜庆的春晚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尴尬。如果不做出这些牺牲,放任他们憎恶的猪在喜庆的日子里铺天盖地泛滥,回族民众会作何感受?可以想象,就如同一个对桃花过敏的人,身处桃花岛。
如何跟有禁忌的特殊群体相处,是要求他们牺牲个人利益“为大局着想”?还是尊重他们的禁忌而牺牲大众利益?似乎是两难,也是为政者促进民族融合很难跨越的障碍。而目前看来,平息多方争议的办法莫过于避开可能会点燃争议的爆点,按照此趋势,即使生肖文化不断,但猪年避谈猪可能会成为以后春晚的常态,除非穆斯林不再忌讳猪了,但那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