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特会提议成谈判最大成果 为何由刘鹤提出(组图)
1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从特朗普和刘鹤的会面过程以及中美公布的声明来看,此次中美双方总体上谈得不错。中方定位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美方定位是“有进展,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白宫声明尤其强调了双方就所有重大议题继续接触、并围绕彼此分歧开展富有成效的技术性磋商的意愿。
刘鹤此行最大的成果或许是提出再一次举行中美元首习特会。也就是说,中美谈判的最终决定,需要有最高层最终拍板。双方幕僚该谈的已经谈了,谈不下去的还需要继续谈,或许是时候让最高领导人介入。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会见刘鹤时提到,自己期待和“习主席”举行一两次会晤,也期待在“下月”再次见到刘鹤。在会见刘鹤后,特朗普发布推文表示,只有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才能达成最终协议。类似的表态,特朗普过去1年说过很多次。
在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刘鹤前,《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刘鹤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同美方贸易团队的谈判过程中,提议举行习特会,地点很有可能选在海南。美媒指出,海南是中国一个适宜度假的省份。
中美贸易战期间,“尽早和习近平见面”或“只有我和习主席才能解决贸易问题或达成协议”这样的话,一直是特朗普讲,中方很少有人这样说。此次刘鹤向美方主动提出举行习特会,其实也迎合和特朗普政府的诉求,摸透了特朗普本人的心思。尤其在和特朗普的会面中,刘鹤再次强调,从美国购买500万吨大豆,完全照顾了特朗普所关心的农民选民。特朗普回应说:“这会让我们的农民很高兴”。
另外, 从2018年两次贸易谈判无果而终也可以看出,美国非常重视习近平或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的角色。而从中国角度看,美方究竟谁说了算,也比较混乱。中国官员私下也曾多次询问,在美国贸易团队当中,究竟谁才是特朗普的“耳朵”。
显然,在阿根廷“习特会”之后,特朗普当着习近平的面,点明由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牵头和中方谈判,这也让中方有了底,最起码了解莱特希泽本人的谈判风格和强硬立场。但中方同样也能够看到,白宫内部还是存在不少分歧。尤其是以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为代表的主谈派,主张通过缓解关税制裁和中国达成协议,进而促使中国开展长期化的改革。这和莱特希泽的观点不同。中方正是看到了这种白宫内阁分歧,才会找准时机,提出元首会晤选项。
而且,3月1日这样的最终期限,对中美双方来说,都是麻烦。这种“最后通牒”其实是一种谈判施压的策略,应该说是一种心理战术。假如双方在这之前无法弥合分歧、达成协议,必有一方难堪。对于美国而言,如果在3月1日未达成协议,它只能将关税制裁这条路一直走到黑。而事实上,特朗普其实也不再想以加大关税来迫使中国就范,毕竟国内对此也有很多怨言。但如果不惩罚,美国难免又失信于人。
在会见刘鹤的时候,特朗普并没有排除将3月1日这一最后期限延后的可能性。特朗普提到,他可能会在3月1日之前接受某种“有限的协议”,然后再延长双方的谈判期限,以便达成一个更为全面的协议。不过,特朗普希望最好能在3月1日之前达成全面的协议。虽然莱特希泽等幕僚在刘鹤离开白宫后向记者强调3月1日的截止期限不会变,但特朗普想要达成协议的心理诉求非常大。
而且,中国也深谙白宫内部公开化的权力斗争,各个贸易幕僚都想在同中国的贸易谈判中有所建树,以此巩固在白宫的地位。这是一种机遇。无论白宫鹰派的立场有多么强硬,都免不了屈服于特朗普想要急着和中国达成协议的个人意愿及政治需求。所以,刘鹤提出元首会晤,特朗普团队当中,无论鸽派还是鹰派,都会无条件支持。即使美方多提出几个条件,也是为了让习特会更加谈有所成而已。
中美官方目前尚未公布在近期举行习特会的计划。但美国代表团按计划在2月中旬访华。或许还有很多技术性的安排需要协调。据白宫官员对外透露的信息,特朗普计划在越南会晤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之后和习近平举行会晤,并有可能顺便访问亚洲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