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送女儿纽约学医,这位中国父亲终生被禁入日本(组图)
谨以此文,送给正在努力、挣扎生存的你,
生活从不“迷信”什么,
高呼“万岁”,
不如咬紧牙关、冒雨奔跑。
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
你能想象一个人的大半生要经历20多年的贫瘠与痛苦、15年与家人天各一方,每天都要过着提心掉胆,怕被遣返回国的日子吗?
继纪录片《小留学生》后,华人导演张丽玲凭借《含泪活着》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
(以下图源:纪录片《含泪活着》)
这部豆瓣9.1分的神作,当年震惊了纽约州立大学华人圈和整个日本社会。
主人公丁尚彪一家三口15年来的人生境遇,堪比一部曲折离奇的小说。
2019,没有钱或许也有出国读书的机会,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外大学奖学金......
如果,时间往前30年,这一切还有可能吗?
80年代,插队落户多年的丁尚彪和爱人,好不容易回到上海。
但却身无分文,耽误学习,没有技术的他,只能每天在工厂底层,从事冗杂零碎的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路边用5毛钱买了一份日语学校的学习资料,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份资料,从此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
但是,想要去日本学习,他必须向日本语学校支付42万日元的学费,这在当时,相当于丁尚彪夫妇整整15年的工资收入。
在那个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老丁四处奔走筹钱,终于凑够了学费。
当时日本政府批准阿含町地区开办日语学校,招收中国学生,以解决当地经济低迷等问题。
对于日本,老丁毫不了解,甚至连阿含町在哪里都不知道。
仅凭一个签证,就准备离开家人去日本读书、工作,改变命运,谁曾想这一走就是15年。
在日本签发的签证中,明确写着“番外地”,汉语就是“偏僻地”的意思。
(丁尚彪签证)
在阿含町,连日本本地人都难找到工作,更何况是背负了“一身债务”的外国人。
1989年6月的一个深夜,老丁决定“逃离”阿含町,奔赴上千公里外的东京打工还债。
这也意味着,从此,他失去了留学生的资格,没有了这个“庇护”的身份,他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黑户”。
在打工期间,他每天白天在工厂,晚上去中餐馆。
面对无休无止的工作,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赚钱!把在上海读书的女儿丁啉送到美国一流大学读书。
老丁说: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穷人,我爸妈也是,根本没有出国的机会,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就像赛跑一样,接力棒我已经拿到了,我现在就要把这个接力棒给我女儿。”
因为失去签证,老丁不能回国,一旦回去,将会被海关扣留,永远禁止赴日。
为了女儿的未来,老丁每天过着提心掉胆的日子,生怕被查遣返。
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丁,即使挣到了钱也不知道怎么花,每个月都把几乎全部的工资打回国内。
相比国内,凭借老丁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是做一些底层的收入,每年也可以攒下一些收入供女儿去美国读书。
(丁尚彪,图源:《含泪活着》)
但是,家人还是不理解,日本到底有什么可呆的?为什么不回国?
妻子甚至一度怀疑,老丁在外面养了“日本小三”。
(丁尚彪夫妻结婚照)
直到在女儿丁啉18岁生日的时候,父亲特意打电话到上海广播电视台,为女儿点了一首苏芮的《牵手》。
再回首,女儿已经从小学生,成长为落落大方的高中生了,这八年来,老丁有万千心绪,却不知向谁倾诉。
听完苏芮的《牵手》,远在上海留守的爱人和女儿早已泣不成声,这八年的离别全写在了歌词中:
“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
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
远在上海的女儿丁啉,当时还是复旦大学附属高中的高三学生,丁啉也从父亲的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1997年,丁啉不负众望,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纽约州立大学医学专业。
在电话中,听到录取消息的母女俩相对无言,母亲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女儿丁啉录取通知书)
丁啉妈妈面对镜头,苦笑着说:
“以前我去庙里上香,别人都告诉我要三根香一样长好,结果我弄成了三根都不一样长的香。你看看现在,三个人都没办法团聚了。”
老丁在日本,妈妈在国内,而儿女即将去美国读书。
随着女儿丁啉准备去纽约读书,父女俩相隔八年再见的机会越来越近。
因为丁啉可以在日本中转,父女盼这一天足足盼了八年。
由于老丁没有签证和身份,不能靠近机场,于是父女俩相约在地铁站见面。
阔别八年,父女俩并没有相拥而泣,在镜头面前都尽量克制自己的情感。
父亲看着女儿的头发,用上海话说:
“头发怎么白掉了?你到外面要好好减肥了。”
之后,老丁全程都盯着女儿上下打量,珍惜每一份每一秒相聚的时间,似乎是想要把女儿的样子,死死地印在脑海里。
相聚总是短暂的,眼看父女俩短暂的见面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两人终于绷不住了。
老丁和女儿不知道此时此刻应该说什么?问什么?彼此陷入了这八年多心酸和不易的回忆中。
在机场女儿丁啉哭着说道:
“经过这么多年,可能已经生疏了,不管怎么样他还是我的爸爸,而且他为我付出了这么多。你就看他在带我出去的时候,他老是要拎行李,这么高的台阶,他就一阶一阶爬上去,而且他年纪大了,也不让我帮他一下。”
丁啉反复劝说,自己可以拿奖学金,可以在美国打工,让老丁安心回国,可是老丁就是不肯,想要为女儿留一条后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想要通过自身改变“代际贫困”的老丁一家三口,终于看到了重逢的希望。
2004年,25岁的丁啉终于纽约州立大学本科学位,并成功在一家大型医院实习,开始攻读医学博士。
老丁也离开了那个困住了他15年之久的“日本”,决心回国。
在回来的飞机上,老丁不住的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着平安。
这对他来说,这是人生一次重要的收尾。
在纪录片《含泪活着》的开头,有这样一句旁白:
“日本自杀人数连续8年,每年超过三万,约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5倍。在这个满眼尽是不夜天景象的日本,谨以此片献给所有含泪活着的人。”
老丁在日本的15年,看遍了无数的生离死别,经历了人生的挫折与无奈,他甘愿将自己置身于这种困境中。
丁尚彪一家代表的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家庭:
父母隐忍、含蓄、任劳任怨,尽管囊中羞涩,却可以为子女牺牲一切。没有后悔,没有怨恨,没有咒骂。
尽管在今天,这种做法也可能招来一些社会舆论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自私,比方说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子女身上。
但更多的,还是说父母的伟大。
(图源;微博)
这让小编想起余华在《活着》中说过的一句话: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源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