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球民生福祉报告:10年来中国进步最大(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日发布了《2018年可持续经济发展评估报告》,与10年前的调研结果相比,中国的排名前进了25位,成为152个国家中上升最快的选手。
“民生福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指数”,与民众的日常生活质量、社会便利度、生活愉悦度息息相关。收入、经济稳定性、就业、教育、健康、基础设施、环境、平等性、社会公民和治理,都是“民生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调研中,这十大维度正是BCG的评分指标。
将历年数据进行比对后,BCG发现,越善于将财富转化为民生福祉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往往越快,经济韧性也相对更强,这些国家从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的速度也更快。
一直以来, “增进民生福祉”与“促进经济增长”这两个优先事项,常常让政策决策者左右两难,其实,这两者之间可以构建出一个互利互益的良性循环。
民生福祉排行榜上的最大赢家是欧洲国家。
自2012年开始,北欧阵营就以它们高收入水平、对社会进步和治理的坚定承诺,一直高居榜首。2018年,挪威夺得榜单冠军,排名前五的其余国家分别为瑞士、冰岛、卢森堡以及丹麦,新加坡是2018年Top10中唯一一个欧洲以外的国家。
依据对各项指标的分析,BCG将中国十年来在“民生福祉”方面的进步,主要归因于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改善。和中国一样名次得到大幅提升的,还有越南、哥伦比亚与摩洛哥。
受益于在经济稳定性、教育、治理和基础设施等维度上的进步,越南的排名在十年间提升了20位。哥伦比亚上升了13位,该国在就业、治理和公民社会等方面进步最大。摩洛哥的排名提升了5位,它在经济稳定性、治理、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等方面改善颇多。
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在排行榜上不进反退。受内战影响,也门的排名下降了19位。希腊在就业方面的表现最弱,直到2016年也没能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它的名次大幅下滑。埃及和约旦在治理方面屡屡失利,委内瑞拉在各维度上的表现皆不理想,它们都在民生福祉上遭遇了重挫。
人们通常认为,国家的财富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民生福祉的保证,但其实它们与民生福祉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明显,此届榜单20强中仅有澳大利亚、 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七个G20国家。此外,即便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它们将财富转化为福祉的能力也存在差异。
BCG计算出了各个国家的“转化系数”,这一数值看似差之毫厘,实际代表着民生福祉绝对水平的巨大差距(大于1.0代表民生福祉水平,超过了基于国民总收入的预期水平,低于1.0则代表未达到预期水平)。
美国、瑞典的人均收入都在55000美元上下,但美国的“转化系数”为0.91,瑞典为0.98,波兰、阿根廷的人均收入水平都大约为12000美元,但波兰的转化系数是1.22,阿根廷是1.05。BCG指出,一个国家的政策选择与政府支出的优先排序,决定了它能在民生福祉方面取得多大的进展。
而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它们面临的关键因素或瓶颈各不相同,因此应该对症下药。
在福祉水平较高的国家那里,教育和就业的帮助最大。这两个领域相辅相成,如果得到积极的改善,可以让民众乃至整个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
福祉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过去常常将注意力集中于健康、教育等关键支柱领域,而BCG认为这远远不够。如果它们能完善国家制度,在“治理”方面一跃而上,并加强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就能在经济发展上获益匪浅。
此外,一个通用“药方”正在引起各国的重视——一个国家将财富转化为福祉的能力,与该国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息息相关。
BCG认为,数字化不仅能把教育水平推上新台阶,还可以让民众更直接地参与决策制定,减少信息不平等。如果政府和企业可以在这一领域亲密合作,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向世界推出一匹福祉“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