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2年败光200万?自己惯出来的巨婴,别TM让千千万万快秃顶的留学生背锅啊!(组图)
最近,在Final周熬得死去活来的主页君被突如其来的黑锅给砸懵逼了,这都8102年了,还有人在抹黑我们留学生???说我们仗着自己家有钱任意挥霍,连饭都不会吃,跟个废柴一样。
事情起因是一个微博热搜:#留学2年败光200万#,讲了一个叫晨宇的留学生,在新西兰留学两年后,结果却连预科的毕业证都无法取得,还败光了足足两百万,回国后连饭都要喂...
“留学生”、“两百万”、“饭都要喂”...这几个字眼足以引起不少键盘侠的“狂欢”,他们完全不顾晨宇事件的个例性,反而将火力集中对准我们留学生:
“有钱真好,就可以混吃等死。”
“以为出国买文凭,结果回来连饭都不会吃了。”
“有钱又怎样,留学生素质不行啊”。
看了这些评论,主页君真是气坏了,我真是服了,现在一有留学生出个事,这些人就上纲上线地开始分析留学生怎样怎样,不遗余力地抹黑我们?
一个极端例子的问题,凭什么让整个留学生群体得跟着买单?况且这是家庭教育的锅,跟他去不去留学有啥关系?!
主页君今天就得给大家伙掰扯掰扯晨宇这件事,这口黑锅我们留学生不背。
家庭教育的锅
凭什么留学来背?!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主页君刚才提到的晨宇。而他之所以变成这般模样,完全跟留学没有任何关系,问题的根源就出现在他那异常宠爱自己的母亲,还把他捧在手心担心化掉的爷爷奶奶。
先来看晨宇的爷爷奶奶。
因为晨宇爸妈很早就离了婚,担心晨宇“承受不了”,再加上晨宇是家里的独苗,所以晨宇的爷爷奶奶一直对晨宇格外宠爱。就连5岁外孙女吃了晨宇的一块面包片,奶奶都得冒着鹅毛大雪赶紧买回来三袋。
总之就是,孙子的东西,谁也不能碰。
晨宇的生活现状
再来看晨宇的妈妈,更是溺爱上天。
因为平日里忙于工作,所以只能在金钱上极力地补偿儿子。物质上有求必应,恨不得连天上的月亮都摘下来给晨宇。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晨宇不开心不要紧,反正妈妈有钱。
可毕竟,这份家长和亲人给予的厚爱,都只是物质层面的,没有人真的走入晨宇的内心世界。缺乏缺乏精神关爱和理解的晨宇,也因此变得郁郁寡欢,越来越不合群。在学校里,晨宇不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方面也始终处于中下游。
这时候,晨宇妈妈不知道从哪听来的“孩子成绩不好没关系,送国外读书就行了”这样的歪门斜理,硬是把晨宇给送去了新西兰。
图片与主人公无关
出了国后的晨宇没有任何改变,他依旧享受着妈妈的“溺爱”,平日里的关心依旧靠“金钱”解决,微信聊天截图全是转账记录,只有打游戏没通关才会跟妈妈说两句话,“给我转一万块,我要换电脑。”
他和在国内一样,生活还是不能自理,没有朋友,不爱和人说话,没事就窝着打游戏。
对于晨宇而言,无非就是把自己的游戏窝从国内移到了国外。
只不过,出国后的开销更大了,一言不合就回家,仅仅是路费,晨宇一年可能就要花费10余万元。再加上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更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大约算下来,两年间,晨宇败光了200万元。
至于学业,晨宇更是连预科的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直至此时,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可能不适合出国这条路,打算让其回国就读。
但主页君刚才说了,对于晨宇而言,回国就是把国外的游戏窝再平移回国内罢了。
回国之后的他,精神状态依旧没能得到好转,如今 一年多过去了,晨宇依旧是在家玩游戏、吃饭睡觉,他的未来在哪里,似乎谁也无法预料。
只是每回讲述中,晨宇的妈妈,也就是这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却几度落泪,多次重复一句话:“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家庭教育的失败!”
所以说,晨宇造成今天这个模样,跟他去不去留学没有半毛钱关系,分明就是家庭教育的锅好么?!
真不是随便买张机票就叫“留学”?!
虽然说主页君也很同情晨宇,但不得不承认晨宇这事真不关我们留学生,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导致他走上了一条自我放逐、破罐破摔的道路,这样的心态和状况,无论走的是哪条路,大概都很难有所成就,更不用说是满是荆棘的留学路了好么?!
从前期的留学规划、自我定位,到家庭的支持配合,再到申请季强大的内心支撑,最后等到真正出国了,还要面临各种糟心事,真不是随便买张飞机就叫“留学”。
就拿主页君自己来说,在国内呆了18年,突然到了一个语言不通,人文风情都异常陌生的环境里,都得适应好久,更别提是被家长强硬塞出国,没有任何准备,甚至心理有问题的小孩子了。
比如晨宇,贸然出国,内心阴郁,毫无自我生存能力,更无家庭在精神上给予支撑,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
所以说,这样的悲剧,根源不在留学,而在于其家庭。
文章中,晨宇已经在国内表现出不爱交朋友、经常沉默不语等性格特点,这时候家长却没有想方设法的开导他,却用出国读书试图掩盖这段创伤。
打开晨宇和母亲的微信聊天记录,也全部都是互相转账和收账的金钱交易,至于其他聊天内容,基本上都包含在吃饭了吗?吃了......这样的语句里。
图源网络
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儿子在国外时,父母和孩子依旧是缺乏沟通,这样的相处模式,很难通过出国得到缓解,相反,只是变相的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鸿沟。
主页君曾经看到一个例子,一个小孩9岁时被送到国外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香蕉型”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可是,这样的方方面面,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考虑进去的,贸然留学,只能加剧孩子留学之路的“风险”,甚至最后落得个和晨宇一样的下场。
我们了解到,很多家长了解留学这件事,只是道听途说,或者单纯为了镀金,并没有亲自去调查和做调研,以此来评判自己孩子在当前的阶段,是否真的适合出国留学,如果要出国留学,整个家庭该做出怎样的支持?
比如晨宇的妈妈单凭一张成绩单,就马上决定自己孩子能否留学,实在过于草率,也就难怪孩子留学失败。
所以说,晨宇的故事仅仅是万千留学生当中的个例,而并非所有,因为一场事故就将问题归结于整个留学生群体,这样的行为不仅欠妥,也确实令人气愤。
我们不是富二代
在国外过得也没想象得那么好
其实,更多在国外的留学生,过得都很艰苦,并且也都在咬牙坚持着自己的当初的选择。
从经济层面来说,我们真不是广大网友眼中的富二代、官二代,家境普通的留学生并不在少数。
先给大家说个数据。
《2017年留学生出国报告趋势》显示:现在年收入10—30万这个群体正在留学群体的占比逐渐变大。也就是说很多家庭为了供孩子在国外读书,也得勒紧腰带,节衣缩食,或者付出比别人辛苦几倍的努力,才能换来孩子在国外读书的花销。
不仅如此,在国外读书的留学生们,也必须学会简朴度日,比如,通过打工来填补自己的生活费用,或者记录每一天花费的金钱数额,想办法应付每一个月的开销,这还得保证没有其他突发状况。
除了难过的经济大关,留学生的苦,还来源于身心,因为真实的留学生活确实很残酷。
昨天主页君发了篇关于《留学生瞒着父母偷偷回国,爸妈看到孩子突然闪现时的表情亮了....》的文章,有小伙伴在后台小伙伴给主页君留言,聊起自己当年的留学生活。
除此之外,出国读书的我们还要学会融入当地人的社交生活,而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跟外国同学交流时,我们总会因为想不起某个能准备表达含义的单词而尴尬不已,想要开个玩笑却又怕他们get不到点,而这群外国同学却可以自然坦荡地聊着只有他们才懂的梗,然后互相调侃着哈哈大笑,我们只能在一旁扯着嘴角假装微笑。
学业压力大,父母离得远,没有朋友诉说...每一次的孤立无援,每一次的无人理解,如同一颗颗小石子,慢慢地堆积成山,压得留学生喘不过气。
也正因此,部分留学生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今年10月,一名18岁在纽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跳轨自杀
而早在5月份,还有一名华裔女生在纽大医学院的宿舍内上吊自杀
去年12月,又一康奈尔中国留学生自杀身亡
...
有人或许会问,那留学生是不是挺苦逼的,我认同,但也有人反驳留学生挺幸福的,我也认同。
怎么说呢,苦逼的时候当然多啊,经常图书馆一两点复习完,回到宿舍倒头就睡,第二天继续这样昏天黑地的学术生涯;说幸福吧,也对,偶尔周六日开个趴,喝喝酒吹吹牛,讨论哪家的中餐馆又有新菜了,哪里又有便宜好吃的地方了等等 ...... 似乎这也蛮幸福的。
正如这位朋友所说,留学本身就是一件苦中作乐的事情,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享受这种乐趣所在。
但不得不承认,也正因为这种坚持,让一个原本稚嫩的留学生,在摸爬滚打的留学之路上,变得愈发强大,让一个在父母庇佑之下的小芽,长成了一棵能够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生活不易,留学不易,希望每一个在外奋斗的留学生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也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给他们一份理解,一份支持,和一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