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连遭重创后 北京如何面对选前动荡的印度(组图)
截至当地时间12月13日,印度2019年大选前的最后一批地方选举正式结束。印度总理莫迪所在的人民党集团接连丢失了印度北部的拉贾斯坦邦、中部的中央邦和中南部的恰蒂斯加尔三个大邦的统治权。印度政治豪门,现最大反对党国民大会党(国大党)取代了其位置。这对志在必得,计划执政到2022年的莫迪集团来说,无疑是迎面的一记重击。
从2017年12月莫迪(Narendra Modi)的大本营,即古吉拉特邦大选开始,习惯了做执政党的莫迪集团就不得不迎接政敌国大党的盘诘。国大党的首脑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更开始以莫迪集团2014年时走民间宣传道路的方式展开全面反击。这使得2014年后一度趋于平稳的印度政局开始逐步陷入选前动荡状态。一个因选举而暂时动荡的印度从此将成为未来半年内中国必须面对的特殊角色。
重复当年的错误
印度的选前状态太难捉摸:这与该国29个邦与中央的选举时间彼此不同有很大关系。不过,印度主流媒体还是早早给出了答案,印度选前状态的起点始于2017年12月9日的古吉拉特邦大选,该地是印度总理莫迪发迹的起点,也是其派系的大本营。莫迪集团在古吉拉特地方选举的险胜,也宣告了印度国内政治格局在此后十几个月间的激烈碰撞。
莫迪和人民党的对手国大党正在从此前老朽的政治豪门中转身。国大党副主席拉胡尔·甘地近年来也在改变其2014年大选时的“不情愿的王子”的丑态。尽管国大党集团在2017年对古吉拉特邦的宣传攻势并未取得最终胜利,其麾下要员“莫迪吃台湾蘑菇美白”的愚蠢发言也造成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但国大党阵营持之以恒的宣传和针对底层大众的行动终究不是徒劳的。
在近一两年里,国大党与人民党集团似乎发生了某种角色的互换,这其中最突出的细节就在社交网络等领域上。当莫迪为首的人民党集团习惯执政党状态,习惯以行政命令解决问题时,拉胡尔为首的国大党集团就开始利用其在野党身份,积极走城市青年、妇女以及农民路线展开宣传。进而对人民党集团的任何口号或措施展开针锋相对的攻讦与批驳。
在2017年时,国大党曾针对莫迪集团的“Vikas”(发展)口号炮制了一首网络流行歌曲“Vikas Gando Thayo Che”(发展变发疯)。这点在2018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拉胡尔积极走访农村,许诺当选后给农民发放农业补贴之际,针对莫迪的嘲讽口号“wah Modi Ji wah”(意为“哇哦,莫迪先生”,多用于嘲讽莫迪政绩)也如影随形。加之莫迪政府选前又遭遇卢比贬值、国债高腾、农民示威等局面,这就让人民党政权开始在焦头烂额之际重复对手当年的错误。
加之莫迪集团在上台后就与安巴尼家族(Ambanis)等以古吉拉特邦为基地的巨商走的过近:后者旗下的信实集团曾经出资300亿美元力挺莫迪政府,在印、法空军军购案中也扮演了负面角色,国大党集团的“弹药”也因此源源不绝。考虑到古吉拉特的矿业公司甚至能推动针对中国4A级沸石的“倾销调查”,这就让印度的经济界也为之侧目。
从内到外的选前动荡
资料显示,即便是在莫迪集团长期执政的古吉拉特等地,竟也有半数左右的城市青年和农民选择支持国大党,这使得原先的人民党“铁票”,即城市妇女们也开始转投阵营。面对人心浮动,虽然更多人还是觉得需要继续观望:人民党集团仍在印度13个邦中拥有领导地位。但国大党集团也拥有6个邦,在双方实力差距不断拉近之际,新德里未来的选前动荡就变得可以预料。
目前,莫迪政府在经济、内政、政治等领域上的无所作为一直是成为国大党批评的主要领域。为避免在政治、经济领域过于被动,在中国问题上打开局面,就成了莫迪集团选择的一个关键领域。
为此,从2018年1月开始,莫迪就通过对华人事调动,尝试缓解中印紧张关系。譬如印度外交秘书顾凯杰(Vijay Keshav Gokhale)2018年2月的访华就担负了类似的任务。到4月27日,莫迪飞往武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展开非正式会晤,很多印度观察家就认为,中印似乎“找到了共同点”,“中印两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对话和讨论应对分歧”。外界也认为莫迪或已因此得分。
但莫迪在印度国内的麻烦就随之而来:考虑到莫迪和人民党集团曾批评过国大党集团与中国的接触,身为在野党集团首脑的国大党人士就有了嘲笑莫迪当局的借口。也就在4月下旬,拉胡尔就在社交网络上调笑莫迪,称“印度希望你谈论关键问题”,还建议他不妨在中国谈谈洞朗问题和“中巴经济走廊”途经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现状。
可以想象,未来数月间新德里方面恐怕还会在很多其他关键内政、外交议题上因选举季节大打其嘴仗。而这个选前动荡、人心浮动的印度也将在2019年6月前成为中国必须应对的特殊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