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美图秀秀……装了这些APP的要小心了!(组图)
你有没有这样细思恐极的经历?
这边社交APP里刚和朋友说要买买买,
那边购物APP就展示了相关商品。
这边刚注册了个旅游APP,
那边推销电话就打爆了手机。
这边刚买了一只股票,
那边理财公司就发短信说要帮忙配资……
如果你经历过上述或者类似的事情,
那么,不用怀疑,
你的隐私信息极有可能被手机APP过度收集并“分享”了。
近日,中消协发布了今年8月至10月对10类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的测评结果,多款用户几乎每天都用的APP被点名批评。
想知道哪些APP上榜了?哪些APP过度“关心”你的隐私?哪些APP“越界”收集你的隐私?赶紧往下滑——
九成APP“不老实”,这两类是重灾区
根据中消协测评结果显示,多达91款各类APP存在过度收集信息的情况。
其中,新闻阅读、网上购物和交易支付等App总体情况较好。
金融理财类App得分最低,存在诸多过度收集信息乱象。
中小企业App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问题较为突出,隐私政策缺失或设计存在明显不足。
↑10类App测评总平均分
具体到每一款APP。
按照五星标准,微信、QQ、淘宝、天猫、美团、京东、腾讯新闻、新浪新闻、QQ邮箱获得四星半的较好评价;百合婚恋、1905电影网、E代驾、同花顺、悟空理财、139邮箱、FaceU激萌等这些我们所熟知的软件仅获一星评价。P个图,银行卡信息被收集了,美图秀秀要闹哪样
测评结果显示,“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和“手机号码”等三种个人信息是过度收集的最常见内容,其中超6成涉嫌过度收集用户位置。
↑APP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情况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部分APP过度收集个人财产信息和生物识别信息。例如美图秀秀APP,就涉嫌收集用户财产信息和生物信息。不少用户表示:我只是想美美哒P个图,你凭啥收集我的财产信息和生物信息?
年初,在江苏已经出现“刷脸骗贷”的新型诈骗,刷脸信息和银行卡信息被盗,导致用户点头摇头就欠债9万元。包括指纹、脸、头像、虹膜在内的用户生物信息属于不可更改的敏感信息,一旦泄露,比密码和身份证泄露都可怕得多。
34款APP压根没有隐私条款,拼多多更离谱
都能直接装在手机上了,隐私条款保护多少靠点谱吧?测评结果十分不乐观。
近一半的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更有甚者,34款APP压根没有隐私条款,严重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隐私权。
↑各类App隐私条款测评得分情况
同时,有42款APP对外提供个人信息时不会单独告知并征得用户同意,明目张胆地向第三方“出卖”你。有79款App隐私政策存在默认同意或未提示阅读等问题。
其中,拼多多APP甚至涉嫌直接“绑架”用户:用了就代表同意,不签协议也算同意。
还有部分金融理财和邮箱云盘类App存在“自行承担风险”的不合理免责条款:出了事活该呀,跟我们没有一毛钱关系。
↑悟空理财App的不合理条款
看完以上测评结果,不禁让人脊背凉凉。那么,作为用户,如何才能保护自身隐私,避开各种雷区呢?下面有三种立竿见影的方法。
提示1
正规渠道下载常用APP
很多小伙伴喜欢直接用浏览器下载APP,建议最好还是去APP Store、华为应用市场或其他系统自带的正规软件市场,不用来历不明的APP。尽量下载那些常用APP,没听说过的或者开发者是个人的尽量不要碰。金融理财类软件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注册和使用要慎重。已经下载的APP,如果发现存在风险应及时注销账户后删除。(这个概率也只是相对的,只能说,正规渠道风险相对较小,但也不排除有各类奇葩)
提示2
关闭不合理的访问权限
很多APP在第一次使用时都会弹出调用权限的对话框,这个时候不能嫌麻烦全部点同意完事,没必要的权限尽量不给APP调用,尤其是指纹、面部等生物识别信息。
如果之前使用时一不小心全点了同意也没关系,随时可以关掉。以苹果手机为例,打开【设置】>【隐私】,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关闭某些权限了。比如,不想让有些APP读取联系人,点击【隐私】>【通讯录】,禁止就好了。
提示3
认真阅读隐私条款
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长长的隐私条款往往需要手指滑动好几下,才能在最底端打上一个“勾”,但这个“勾”代表着你的隐私和权益。当前固然需要立法强化保护、应用商店应履行平台审核责任、APP优化条款设计,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提高防范意识,尽量抽一点时间认真阅读隐私条款和用户协议,不要让“暗藏杀机”的条款损害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