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世界循环和中美贸易战
世界级大国的经济都是世界性的。美国最为明显,当美国经济不景气时,美国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大肆印钞转嫁危机,当美国经济好转时又会加息,促成别国金融危机,剪别人的羊毛。
中国没有美国的实力不可能走这条路,中国也不能走对外殖民的帝国主义发展老路。感谢中国的体量和政府的能力,中国走了一条立足国内的土地财政—房地产开发的资本积累道路。
土地财政发源于上海浦东开发。当时因为89政治风波中国受到发达国家的制裁,出口下滑,中央政府给不了上海多少钱,中央给的是允许上海以土地生钱的政策。当时以黄菊为首的上海市政府向中央打包票不要中央的钱开发浦东成功。上海搞钱的做法被概括为“资金空转,批租实转,成片开发”。既市政府把相关的土地批给国有公司后,进入土地市场,通过以地合资、以地集股、以地抵押和以地招商等方式,使土地资本与国内外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大规模地筹集资金。
土地财政的核心是开发房地产,政府把原来工厂,农田和民居的土地拆迁后卖给开发商获得土地出让金,再从房地产项目中抽取各种税收。截至1999年底,上海市政府向重点开发公司成片出让土地23幅,出让面积61.589平方公里,折算为政府的资本投入61.5亿元,使上海市政府所属的国有开发公司吸纳200多亿元的土地合资开发资金、120亿元的土地转让收入,吸引800多家中外合资房地产公司和总量约400亿元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浦东开发开放战略与实践(上)陈高宏)。
这近千亿的资金在90年代是一笔巨资。雄厚的资金保证了浦东快速崛起,浦东的成功又刺激了全国各地掀起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开发的狂潮。据称自1999年至2016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突破31万亿元,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预算收入42.95%。地方政府还通过建立各种以土地为担保的投资公司向银行大量贷款,用于地方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开发是中国货币发行量猛增的主要推手之一。2007年1月以来中国的货币供应总量连续超越了日本、欧洲和美国几大经济体,目前相当于欧洲和美国的两倍,日本的三倍。
货币大量发行又刺激人们为了保值投资房地产,中国房地产总价值随之飙升。网上关于中国房地产总价值估算从300万亿到500万亿人民币不等,远超美国。中国地方政府投资公司借债,居民房地产贷款加上企业债务造成中国总债务超常增长,特别是近年来居民新增贷款总量已超新增储蓄总额,呈现入不敷出的趋势。
目前中国依靠国内市场已很难消化国内发行的天量货币和巨额债务,然而只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在1:6.5左右,这大量的货币就能转化成资本。一部分钱积蓄在房地产这个池子中,另一部分钱投向各种产业和世界各地。巨大的投资支撑着中国外贸顺差,维持人民币汇率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可能在203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预期。
显然中国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也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主动和主导的国际循环。以全球化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的国际循环对美国影响巨大。
全球化对中国和美国都是双刃剑。对中国而言挑战首先体现在美国希望把中国纳入其步调中,为美国在全球化中趋利避害提供条件。
西方精英对全球化对西方社会的冲击早有预料。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包括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精英们一致认为全球化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会大规模流向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控制这些资本和技术的少数人会获得高额利润回报,而发达国家的一般工薪阶层会因此失业;另外自动化生产将大量减少工作人口。会议认为这个世界上将有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80%的人会被“边缘化”。届时有可能会发生马克思预测的大规模激烈的阶级冲突。
美国和西方近几十年来一直在探索应对全球化冲击的整体战略,而美国对华战略在其全球化策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美国希望对中国这个最大的西方资本和技术接收国进行西化,希望中国的上层阶层能够融入世界的20%上层,美国和中国组成“中美国”形成下列循环:美国在世界范围提供货币金融,贸易和安全次序,向中国提供技术支持,吸收中国精英;中国负责中低端生产,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向美国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制成品,保证美国低物价低通胀,维持美国的社会稳定。
第二,推广美国意识形态,实行布热津斯基提出的“奶嘴战略”。既一方面宣传民主,人权,私有制不可侵犯,新闻自由,利用这些“普世价值”削弱中国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合法性; 同时输出美国文化,例如大量报道明星绯闻,播放大量真人秀节目,鼓励网络游戏、拍摄大量的肥皂剧,通过上瘾的消遣娱乐和感官刺激 (如同给婴儿含一个奶嘴),达到让80% 低端人口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沉浸在“快乐”中无心挑战现有美国主导的世界次序和高端阶层。
第三,通过专利,国际标准等限制中国经济升级。美国利用知识产权方面的垄断逼迫中国企业走向“贸工技”而不是“技工贸”,既在美国和西方原创技术上发展应用技术。当中国公司在应用技术上高度发展并在全世界铺网的时候,例如中兴和华为,美国就会用专利,国际标准,甚至国家安全卡你脖子。
对于中国来说,长期接受美国给自己的全球化定位是不能的。中国经济在这样的条件下参与国际分工,作为整体必将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长此以往中国坏境将不堪重负,而且中国人辛苦劳作的大头通过购买美债和向美国输出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被美国人获得,中国事实上成了美国的长工。中国精英和中国资本的很大一部分将最终落地美国和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素质会进一步滑坡, 两级分化也会越来越严重。中国靠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积累起来的家底可能被美国人剪羊毛,听起来惊人的房地产财富如同偃塞湖,有可能酿成灭顶之灾。
中国唯一的出路是在国际市场中建立自己的循环,打破美国在全球化中对中国的限制。因此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组建亚投行,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逐步争取人民币国际化,政治上再次强调党的领导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若干年前美国对华政策还在合作派和围堵派之间摇摆不定,原因在于那时美国还不确定能否把中国纳入美国希望的全球化轨道中。现在美国感到这已经不可能了。他们认为中美之间的根本关系是此消彼长而不是互补,尽管中国不会直接挑战美国,但决心走自己路的中国最终将损害美国的利益。他们中的部分人认为中国政府加市场的机制比西方的机制更有竞争力,现在不围堵中国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这就是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美国人就是威胁要大量消减中国的出口从而触发中国金融和社会危机,逼迫中国签城下之盟。而中国为了长远利益不可能从中国制造2025上退缩。
中国应对美国挑战的终极武器是中国的市场,为此中国主动大规模降低关税和外资进入门槛。这实际上也是扩大中国为主的世界经济循环的举措。美国如果执意要打贸易战,就要承受被关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之外的风险,相反中国会利用中国市场诱惑拉拢美国的盟友。
很大程度上,美国能否联合盟友阻断中国的世界经济循环是美国能否在贸易战中占上风的关键一环。这对美国而言需要作出长期的战略考量以及对盟友作出必要的让步。但今天的特朗普看上去不像,他更关注的是他的总统连任,为此他可能更喜欢炒作和迎合民粹。只要中国多进口些美国产品,特朗普应不会执意打贸易战。
对于中国而言即使中国主导的世界经济循环被阻断也不是末日来临。中国会继续对美国盟友拉拢并在美国盟友外建立新的朋友圈;在国内,中国会全力推动技术创新同时加紧控制外汇流动,政府会推动削富济贫,让富人多拿出点钱共度难关,也许这就是近来中国政府重提马克思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