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变造假?方舟子为疫苗辩护 被揭7处致命错误(组图)
当前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忙于应付他的娱乐圈反腐事业时,其“死对头”——中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自称科普斗士的方舟子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着他的本职工作:科普。
不过,这项工作并不好做,因为微博大V的权威被“小V”挑战了。
方舟子在科普杂志《科学世界》2018年的9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之争》的文章,介绍了减毒活疫苗(也被称为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的区别。不过,该文却被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疫苗专家陶黎纳认为有误导公众的嫌疑。
众所周知,疫苗的安全问题在中国是个“敏感话题”。借着该话题的热度,方舟子在上述文章里试图驳斥一种说法,就是“中国疫苗接种非常落后,还在用减毒活疫苗(即活疫苗),而国外十几年前就全部改成灭活疫苗了,安全性好太多了”。不难看出,这种说法基于一种简单的想象:活疫苗之所以落后是因为它仍有毒性;而灭活疫苗,从字面理解,病毒已被灭死,安全又有效。方舟子说,活疫苗仍是疫苗的主流,“国内外都在用”,而且“对健康人不会造成危害”。
但这一说法随后被陶黎纳被否定,他指出,活疫苗对健康人造成危害的情况其实很普遍,并举例活疫苗中的“卡介苗”对人体有潜在危害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95%的卡介苗接种者会出现溃疡,这种不良反应比例太高了以至于“很正常”,还有接种部位脓肿,淋巴结炎,骨髓炎等。
关于疫苗的话题总能牵动中国人敏感的神经(图源:VCG)
方舟子因科普文章再惹争议,有疫苗专家指其文章有误导公众之嫌(图源:VCG)
陶黎纳在其微信公众号“疫苗与科学”里发表名为《这篇疫苗科普有七处错误》的署名文章,不仅对以上论述给予“指正”,还列出了方舟子文章中的其余“错处”:百日咳疫苗和流感疫苗并不是灭活疫苗而是活疫苗;白喉疫苗和破伤风疫苗是类毒素疫苗而不是毒素疫苗——前者通过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但能产生疫苗效果,后者并不存在;流脑疫苗既不是活疫苗也不是灭活疫苗;方舟子原文指出,一些灭活疫苗含有病毒原体,是不可避免的“缺陷”,但陶黎纳认为含有病毒的灭活疫苗是不合格产品,导致疫苗失效的不是疫苗本身,而是这种疫苗存在产品质量问题;甲醛灭活病毒是灭活疫苗常用的工艺,暂时无需改进……等等。
最后,陶黎纳说方舟子在文章里误导公众低估脊灰活疫苗导致肢体瘫痪的概率,“方舟子给出的瘫痪概率或是每年儿童瘫痪人数,肯定有问题”。他在文章最后写道:“我认为他的这篇文章是一篇劣质疫苗科普,强烈建议《科学世界》对其做撤稿处理。”对此,方舟子暂无回应。
这不是陶黎纳第一次“挑战”方舟子的权威,前者在两年前就曾对后者一篇支持“麻疹强化免疫”的博文提出过质疑和反对。在那篇名为《方舟子错在哪》的文章里,陶黎纳公开反对中国卫生部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计划”,并认为该计划不仅“从未达到消除麻疹目标,还出现了麻疹疫情的严峻反弹“,并声称“中国的麻疹强化免疫策略,在消除麻疹这个目标前,完全失败”。
此后,陶黎纳和方舟子在网上还有过多次论战,两人据理力争,但时至今日,大部分问题既依然无解,围观者还蒙在鼓里。
方舟子曾因”打假“而闻名,却又因为其颇为激进的论战法则而颇受争议。很明显,人们如果希望“科普”的讨论有意义,应该把它视为一个公共功能的话题,而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评判和言语攻击。
但遗憾的是,不论方舟子的攻击者还是支持者都经常把二者混同。
一篇评论文章认为:如今论坛上、微博上“挺方”和“反方”的攻讦已经触目惊心,从言语上的羞辱,“文革”手法的互相指摘,已经逐渐演变成现实世界中的约架和人身威胁,没有什么比这样的互联网更令人心寒。
“现在你想打听人们对方舟子的看法,比在宴会上打听纽约人的政治立场还要难。在立场已经站好的人群里,这样的讨论通常不是弥合,而是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