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官场大忌? 《人民公敌》在中国遭遇“罪与罚”(图)
挪威作家易普生(Henrik Johan Ibsen)的名作《人民公敌》,是创作于一百多年前的剧目,目前正在中国大陆上映,但在上映的过程中,遭遇了停演。
此剧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首演结束后与观众有一个公开讨论的环节,一些观众公开批评中国缺乏言论自由,情节也有涉及到环保丑闻和官方压制等等。然而,这样的讨论互动,在第二场和第三场演出后被取消。南京江苏大剧院原定于北京时间9月13日、14日上映,现也“因舞台技术原因”,开始办理退票。被停演后,柏林剧组认为,中国官方审查是使巡演提前结束的原因。
《人民公敌》在中国引发这样的反弹,恐怕是易卜生当年绝对想不到的,也是柏林邵宾纳剧院出乎意料的,更令中国文化部门措手不及。
柏林邵宾纳剧院自2014年以来,多次到中国巡演,剧目包括《伪君子》、《俄狄浦斯》等经典作品。该剧院自2012年上演《人民公敌》后,便一直在各个国家进行巡演。剧中是关于一个勇敢的人在一个不容异见的社会中,依然为追求公义和真相而斗争;它指出了公众不理性的倾向,和他们所支持的政治系统的伪善和腐败。而观众的反应通常是当地政情的一面镜子。
《人民公敌》之所以在中国出现如此尴尬的境遇,此前在其他国家演出时与观众的一些互动或评论,或可以作为注脚解释在中国目前发生的这一现象。
邵宾纳剧院艺术总监托马斯•奥斯特玛雅(Ostermeier)在演出结束与观众互动时表示,雅典的观众感到疲惫,没有任何欲望或精力去讨论政治;在土耳其,我们被警告观众不会参加,因为没有观众参与的传统;在莫斯科,对政策的不满是很小心用语言表达,但观众是通过强攻阶段率先垂范。“当你带着这样的作品巡回演出时,它可以让你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话语。 我们带来一个电影团队,你可以访问网站,看看世界各地的观众是如何回应的”。
中国版《人民公敌》此前曾多次上演(图源:VCG)
正如奥斯特玛雅上述所言,这部剧的观众反应,可以成为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话语。如今,在中国看完演出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言论自由的空间时,则间接印证了目前相对糟糕的舆论环境以及对政治某些方面的失望。比如说去年的刘晓波事件,在中国的官方媒体报道中几乎找不出任何翔实的报道;今年,刘晓波遗孀刘霞获准离境中国,主流媒体也基本保持噤声。
而《人民公敌》本身的剧情像环境污染问题对公民生命的侵害、投资计划经济利益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等,在中国目前也存在一些这方面的问题。在涉及到相关报道时,不断有文章被删除或者显示违反互联网管理相关规则,这也是当下中国社会生态的一个生动反应。当中国的观众在欣赏完剧目,不断表达对更多自由空间的渴望时,该剧目要求被删减,分析认为,这其中中国官方不自觉地被代入相应的角色。这在不少民众对《人民公敌》南京退票感到遗憾和一些网民对中国政府的批评可见一斑,“自己心虚,对号入座了。也有网民感叹:这不是倒车,而是掉头”。
其实,除了《人民公敌》,像台湾电影《血观音》这样影射政坛黑金政治、权色交易等赤裸裸反应现实的影片,也被认为不太可能会在中国大陆上映。
奥斯特玛雅在之前的访谈中曾表示,“对于演员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挑战,让我们打扰自己。这种互动是一个审美无政府状态的时刻,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让我们感到兴奋”,然而,在中国发生的一幕,或许,并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兴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