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剧带着娃顺手写点10W+,这些自媒体农妇赚得可能比你多(组图)
在山东省北部的一个小农村里,一群农妇成了自媒体运营者,她们7月的收入平均数达到7594元,上海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比她们少462块钱。
只有中学学历的一群农妇做自媒体,平均收入比上海居民平均工资要高,其中不少人的月收入过万,比在北上广一些写字楼里的大学毕业生、白领的工资还要高。这确实有点打击人,让很多大学毕业生难以接受,恐怕心里都觉得大学白念了,还不如中学毕业之后直接做自媒体,加剧“读书无用论”错误观念的蔓延。
但同时,客观的说,这些农妇“生产”出来的自媒体文章,不管是不是所谓“10万+”的爆款文章,大多只是简单的图文堆砌,并没有太多的精神涵养、文化内涵、思想价值在里面,更多的是靠具有轰炸性的标题吸引读者以及迎合自媒体平台的算法,从而获得更多的平台推荐和流量。长时间阅读这类文章,对一个人的提升和成长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益处,相反只是浪费宝贵的阅读时间。所以,不少人对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不是羡慕,而是不屑、瞧不起乃至鄙视。
然而,即便农妇“生产”出来的自媒体文章没有精神内涵、文化涵养、思想价值,我们不能就此不屑和鄙视他们,不必过度批评自媒体门槛过低。从法律角度说,只要农妇“生产”的爆款自媒体文章本身没有包含违法违规、有违社会道德、谣言等内容在里面,文章本身符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自媒体平台的规则,那么这群农妇就是以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得收入,他们不偷不抢。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可以不屑乃至批评、谴责农妇“生产”的自媒体文章,但不该鄙视和瞧不起做自媒体的农妇。
事实上农妇做自媒体月收入过高,这是我国网民结构的一种必然结果,符合互联网市场的需求。在我国8亿网民中,对农妇做自媒体不屑的高学历网民只占,大多数网民的学历并不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7%和25.1%;受过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0%和10.6%。
这样的网民结构决定了不同网民对网络文章、网络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有人想看《南风窗》、《南方周末》这类的深度内容,也有人想看《故事会》这样的休闲内容,还有人只想看《知音》这种打发时间的快餐文化。因为不是每一个网民都看得懂《果壳中的宇宙》,也不是每一位网民都对《乌合之众》感兴趣。换言之,农妇做自媒体实际上满足了一些网民(可能是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网络快餐文化、网络口水文章的需求。
当然,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层面说,农妇炮制出的没有涵养的爆款自媒体文章数量确实不能有太多,否则很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但这需要的不是提高自媒体从业人员的门槛,而是自媒体平台要负起责任,改革现在不科学、不负责任的大数据算法,提高自媒体文章的门槛,少推荐劣质文章,多推荐优质内容,并加大对抄袭文章、“洗稿”文章的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