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学费被骗,女生想自杀:为什么穷人更容易被骗?(组图)
每一个因为被骗钱而轻生的人,都有着自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在残酷的丛林社会中,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往往处于食物链的底端,那些钱就是他们的命。
前几天,女大学生小舒在微博上发帖求助,称家里被骗子骗走了将近4万元。
“这是我家给我读书的钱啊,追不回来我就不活了。”女孩在微博中写到。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骗子冒充她给她父亲发短信,称自己手机坏了,且在上课时间,无法打电话,但有一件很着急的学习上的事想和他们说。
▼
骗子假装“小舒”发的短信
在短信中,骗子说,“自己”通过全校考核筛选,争取到了一个参加哈佛大学资深外教导师的培训课程名额,但需要38500元的报名费用,10点半之前不交就算弃权了。
还一再强调,培训结束后会由美国哈佛大学颁发教育学位证书,相当于是本科一级证书。“自己”十分渴望这次学习的机会,不想失去这次机会。
爱女心切的舒先生,因为害怕耽误女儿报名,简单询问几句之后,便在慌忙之中,分多次,将钱款转到了骗子的账户。
事后,越想越不对劲的舒先生还是给小舒打去了电话,询问报名费用的事。
“当时听到我就懵了,学校并没有任何项目需要交费。”看了父亲发给她的短信截图,小舒意识到,父母遭遇了短信诈骗。
小舒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都在南京务工,母亲有一份保洁工作,父母两个人加起来,月收入只有4000多元。
打给骗子的38500元里,甚至有一万多都是向亲戚借的,是为孩子准备好的读书钱。
这个本就勉强生活的家庭,瞬间陷入了被扼住脖子的窒息。
“如果自己去死了,会不会社会会重视这个事情,是不是钱就能要回来,有人能帮助我们家?”绝望让小舒想到了死。
4万元,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多。但在当下,一个年轻女孩却说,这被骗走的4万块钱,自己宁愿用生命来换。
被骗走一万元而心脏骤停
徐玉玉,至于吗?
被骗走多少钱,会导致一个人的死亡?
在长春,因为被电信诈骗了6000元,19岁的准大学生李某选择喝农药自杀。
在广东,因为电信诈骗骗走了9800元,19岁的女大学生蔡淑研,跳海自杀身亡。
在山东,因为被骗走了9900块的学费,18岁的徐玉玉,在“咱家都这样了,为什么还有人来骗我!”的自我拷问中,死于心脏骤停。
▼
因学费被骗,试图自杀的大学生常见报端。
而这些被骗后选择的自杀的人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庭并不富裕,甚至贫穷。
他们没有“花钱买教训”的试错资格。
跳海自杀的蔡某,在遗书中称“无言面对父母”,因为她被骗走了9800元。
如果不是贫穷到绝望,谁又会为了这区区几千块钱自杀呢?
无论是一年前的徐玉玉事件,还是这次“3.8万被骗要自杀事件,在众人的唏嘘之中,总是会出现类似的声音:
人难道不比钱更重要吗?骗子固然可恶,但是总比轻生来得好啊。
为“钱”去死,最不值得。
为了钱,丧失一条生命,不值得。这样浅显易见的道理,为什么会有人不懂呢?
在纪录片《为什么会贫穷:出路》里,为了筹集女儿上大学的天价学费,平日里朴素的母亲刻意换上了整洁的衣裳,挨家挨户上门拜访。
在往日熟悉的同乡面前,这位母亲反复的致歉,“实在是没有办法,才会想着请大家帮忙,孩子上学需要钱”。
她对同乡一次又一次的致歉,是一个独立自尊的人对于麻烦他人而感到的羞愧,也带着对于自己无能的内疚。
这位母亲还坦言:“请客让我心里发毛,脸上发烧。”
在很多农村地区,“请客”是一种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筹款的手段,也是同村之间对于需要帮助的人的一种特殊援助。受援助者则通过宴请的方式,办上几桌好酒菜,对来送礼钱的乡亲,表达心意。
选择轻生的大学生,或许正是因为亲眼见证过这学费的沉重,这区区几十块,几百块的来自不易,所以才更加不能原谅被骗走几千块的自己。
不仅是他们,每一个因为被骗钱而轻生的人,都有着自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在甘肃,44岁的乡村教师范银贵,因为电信诈骗,上吊自杀,案发现场落满灰尘的窗台上,依稀能分辨出写着“我的死与妻子无关,与骗子有关”。
▼
范银贵生前租住的土坯房
范银贵生前和家人租住在一户危险的土坯房里,一家三口全靠他一人养活。
一个骗局,一条人命,最后摧毁一个家庭,值得吗?生活经验和财富水平的不同,让旁观者很难理解当事者绝望的选择。
但很多时候,这人间所有的不值得,都是在生活所迫下的无可奈何。
对于不幸的人而言,并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钱被骗走,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对本来就沉重不堪的生活的一次致命重击。
越容易受骗的人
抗风险能力越低
在我国,电信诈骗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每个人都不免接过几次诈骗电话。
在腾讯《事实说》统计调查的2017年《中国人遭遇电信诈骗情况调查报告》中,将近九成人都收到过诈骗信息。
而在数据显示中,电话(85.3%)与短信(77.2%)是骗子常用的诈骗渠道,有七成以上人遇到过。
虽然电信诈骗的套路层出不穷,但“假领导、假儿女、假快递…”等“经典”的老套骗局依然盛行。
骗走3.8万学费的骗局,便是用的简单老套,拙劣到经不起任何推敲的手法。以至于网友纷纷留言到:
更有甚者说到,“这么简单的骗局都能被骗,只能说是交智商税了”。
人们哀其不幸的同时,也纷纷怒其不争,这么简单的骗局,为什么不打电话确认?为什么不能认真思考片刻?动动脑子,就能看出其中猫腻。
这种指责,看似理性满满,其实不过是炫耀优越感罢了。
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的血汗钱交给骗子,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识破骗局所需的知识和经验。
苛求一个连3.8万学费都需要辛苦筹集的父亲,了解哈佛海外学生的学费,这与皇帝对饥民说“何不食肉糜”,有何区别?
知乎上有网友就曾在“徐玉玉事件”发生后说道:为什么上当受骗的都是穷人?
事实上,不是受骗的都是穷人,而是越是这样简单老套的骗局,能骗到的人群越是弱势。都市白领们耳熟能详的简单骗术,对于他们,却是经验和知识的盲区。
无论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获取信息的通道,都无法让他们具备这些所谓的“起码常识”。
而这些弱势群体的数量,远超过那些在网上嘲笑他们的人的想象。他们甚至连网都不会上,更别谈在遇到骗子时,能及时核实信息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
也就是说,还有近44.2%的中国人的生活中没有互联网。
而在这些不上网的人中,91.7%是因为文化程度有限,不识字,不懂网络。
对于他们而言,“常见”的骗局和反诈骗“常识”都是外界的稀罕物,若是亲身经历其中,能幸免的人更是少数。
在骗子大面积撒网式的骗局下,一旦被扫入其中,这些家庭的脆弱就会以血淋淋的姿态被展现在人前。
这些最容易受骗的人,偏偏也是最承受不起一场骗局的人。在残酷的丛林社会中,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往往处于食物链的底端,那些钱就是他们的命。
区区几千块的骗局,有人生气之后一笑而过,有人却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自责中走上了绝路。
贫穷让人不知道有钱的好处,却对没钱带来的绝望刻骨铭心。
可惜,人们的悲喜并不是相通的。否则,也不会有人在悲剧面前,嘲笑这些在他们看来“不够聪明”的受害者。
有时候,富足也会让人忘记没钱的坏处,总以为穷人们应该具备和自己一样的眼界和常识。
见穷人受了骗、上了当,那要不就是“贪小便宜”,要不就是“蠢”,是“智商税”,总之是活该的,值得好好讥笑一番。
哲学家伯兰特·罗素在其自传的序言中写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悲悯,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如果优渥的生长环境,换来的是对他人苦难的漠视,如果财富的增长,换来的只是同理心的减少和优越感的爆棚,那就太可悲了。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了5块钱在地铁里打孩子的母亲,不能理解手指断掉,为了省下几千块,选择截掉手指的工人。
是的,他们的选择不值得,这人间有太多不值得的无奈。
但一个真正体面的绅士,绝不会在他人的苦难面前,摆出一副嘲弄的姿态,以凸显自己智识上的优越。
在我还年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了不起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