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逃离台湾:“脱台者”的真相与阴谋(组图)
多亏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学习到许多新词。在“脱北者”、“脱欧者”之后,如今又有了“脱台者”。不过,很多时候新词的背后未必有新意。
按照BBC在5月28日一篇报道中的用法,“脱台者”是指那些脱离台湾、入籍中国大陆的人,广义上则可以指所有到中国大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台湾人。
2018年初,蔡英文政府拒绝中国大陆两个航空公司春节增加航班的申请,被指罔顾在陆台商、台生的利益
这种说法听起来有些笼统。对这一点,BBC的记者并没有完全忽视。在报道中,他们将“脱台者”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指已经在中国大陆取得身份证,成为“中国公民”,并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丧失台湾人身份的人,如经济学家林毅夫、中共十九大党代表卢丽安。
第二类,指虽未丧失台湾人身份,但在政治认同上已明显倾向于中国大陆的人,如频繁举报“台独艺人”的黄安。
第三类,则是更宽泛地涵盖在中国大陆工作、生活、经商、求学的台湾人,又被称为“游走在两岸之间的‘脱台者’”。
对于最后一类,文章称他们处于“半脱”状态;并且认为,在两岸政治、经济局势变化,中国大陆出台更多“惠台”政策的情况下,选择入籍中国大陆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脱台者”是一个很新颖的说法,尤其是与“脱北者”、“脱欧者”对照的时候,它给人一种特别的震撼力。但也因为这种对照,它背后的预设立场变得清晰。
正如“脱北者”隐含朝鲜半岛南北对立,“脱欧者”指涉英国与欧盟的分殊一样,“脱台者”强调的是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分隔与并置。
在使用中,“脱台”几乎等同于默认“一中一台”的立场。这一点如不注意,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记者对这一概念的笼统用法,更增强了它的迷惑性。
BBC所列举的几类人中,不管是否入籍大陆或者真心向往大陆,都被统称为“脱台者”。但如果你去掉“脱台者”这一概念,就会发现,它所指的大部分人其实只是在两岸之间工作、学习和生活而已。
从正常的意义上讲,这些人并不必然带有政治认同或背离的意味。
要证明这一概念的偏误很容易,只须反向思考一番:那些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人,即所谓陆商、陆配、陆生,难道都是“脱中者”吗?
事实显然不是这样。而既然没有“脱中者”这样的说法,与其对应的“脱台者”恐怕也难以成立。
不过,“脱台者”这一概念的产生和运用并非偶然,也许还另有深意。
首先,将正常往返于两岸之间的台湾人称作“脱台者”,在台湾人内部可以制造一种政治区隔和道德贬损的效果。
其次,“脱台者”的本质含义是政治立场的“背离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以极端化的“台独”立场为标准,对所谓“亲中者”进行的政治切割。
BBC在报道中指:“脱台者”和“去中国化”是台湾政治光谱的两个极端,前者是脱离台湾、赤裸裸拥抱中国,后者是极力撇清台湾与中国的关系,“逢中必反”。
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也许更准确地讲,“脱台者”本质上是“去中国化”逻辑下的产物。
在两岸局势不稳,政治风险增高的背景下,使用这种涉嫌“污名”的概念具有政治恫吓的意味。它的目的是警告那些往返于两岸之间的人:“你们是在背离台湾!”
而事实上,他们只是在两岸政府间交往停滞的情况下,仍在实践民间交往的人。如果并非抱以极端偏狭的政治立场,大概不应对他们加以责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