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空姐坐滴滴被杀案:平台和政府的双重失职
近日,21岁空姐深夜乘坐滴滴顺风车被司机残忍杀害一事引发广泛社会关注,而事发之后凶手一直在逃。据郑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郑州最新通报,2018年5月6日凌晨,郑州市航空港区发生一起命案,受害人李某珠在搭乘网约车途中被害,网约车司机刘某华有重大作案嫌疑。
而滴滴平台在5月11日宣布顺风车平台业务停业整改一周,并称在本起案件自查中发现,顺风车主账号归属于嫌疑人父亲,且平台原有的夜间安全保障机制不合理,导致在该订单中针对夜间的人脸识别机制没有被触发。
其实,这并非滴滴司机第一次卷入刑事案件。2016年5月,深圳24岁女教师钟某深夜搭乘滴滴顺风车后,被司机带至偏僻处抢劫杀害。警方查明,涉案杀人司机案发车辆的牌照系临时伪造。使用假冒车牌还能够顺利接单,此案暴露出滴滴在线下审核司机上的种种漏洞。
另据媒体此前报道,滴滴在浙江杭州,大量存在提供服务的驾驶员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提供服务的车辆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情形。
虽然滴滴相关负责人早前在2016年就介绍道,滴滴一直在主动与国家相关部门合作严格审核司机背景,已经完成对既有已注册司机的背景筛查工作,并已于2016年2月开始着手清退有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及吸毒、精神病未治愈的司机。
但在杭州运管部门3月22日起开展的网约车集中整治行动中,查获200多起网约车非法案件,滴滴平台车辆占九成以上。在另一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多次约谈并处罚滴滴,但滴滴方在交完罚款后,关于平台整改就没了下文。而之所以屡被“放过”,也与其体量庞大、用户众多、牵涉面广有关。
网约车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但如何对司机进行监管,如何判断平台方滴滴公司的监管已经到位?这是滴滴公司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要给死者及其家属的交代。涉事平台方面很难避开网民打量:在谴责个人作恶之外,作为平台方的滴滴,进入责任归咎的射程,几乎难以避免。 如果跳出此事件,全面审视滴滴平台,不得不说的是,作为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滴滴这两年忙于收割市场红利,疏于对入驻司机的资质及服务质量监管,早已为悲剧埋下了隐患。
如果我们打开滴滴软件体验了滴滴顺风车司机的注册流程,就会发现根据软件的提示,注册成为车主首先需要选择车型参数,包括车辆品牌、车型和颜色,之后需要提交行驶证和驾驶证的照片(行驶证和驾驶证可以非同一人)。值得注意的是,在提交照片时,并不需要本人手持证件进行拍照。
查阅滴滴的《顺风车信息平台用户协议》发现,在顺风车车主的权利义务说明中指出,“由于车主提供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所导致的任何责任或损失,应由车主独立承担。”而在平台的权利义务条款中也没有明确平台对车主身份的审核义务。
要知道,每当乘客们们走进一辆网约车,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他的生命基本就算交给了驾驶员的手中,但是,乘客无法从任何渠道得知这名驾驶员的详细信息,包括他是否有过犯罪史?有无危险驾驶犯罪记录?甚至,乘客连注册司机与驾驶司机是否为同一人都不得而知。
顺风车并不属于人们通常所说的网约车服务,而被定义为合乘车。鲜少有地方政府为顺风车制定完整的一套管理办法,大多仅在网约车的相关规定中简单提及。而滴滴平台对于快车车主和专车车主的认证明显比顺风车要严格许多。退一步讲,恶徒是无法杜绝的,制度和社会要做的,就是竭力压缩他们作恶可钻的空子。滴滴平台在这一点上,做的实在不能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