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门店的中国疑点:王毅在金正恩面前的特殊任务
北京很希望了解朝韩接近后的最新进展(图源:AFP)
北京时间5月3日,中国外长王毅仍在继续他于平壤的访问。作为多年来到访朝鲜的级别最高的中国官员,王毅在2日与朝鲜外务相李勇浩的对话恐怕不是此行的终点。
很快,他在3日就面见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得到了他“朝方愿同中方一道,推动朝中友好关系迈向新的更高阶段”,“朝方高度评价中方为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所作出的积极贡献,愿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的最新表态。至此,这位特使似乎就达成了此行的使命。
北京在平壤的大动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毅在朝韩《板门店宣言》签署后的平壤之行已经让外界观察人士抱以厚望。在这份文件中,韩国统一部与朝鲜官方提供的文本都谈及了“美、朝、韩”与“中、美、朝、韩”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这一局面使得王毅2日发言中的“中方愿同朝方加强沟通,并继续在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一语在该背景下极有针对性。这位北京特使很有必要在朝鲜展示中国仍有作为。而今,他就用在金正恩面前的“我此访就是要把两国最高领导人商定的事情办好、办实”等发言证明了中国的确在平壤有不小的动作。金正恩3日的答复就因此成了王毅此前表态的注脚。
板门店会晤之后,西方仍有观点认为中国似乎又出局了(图源:AFP)
对外界来说,自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宣布朝鲜“弃核”(denuclearization),“集中全部力量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来,半岛的异动从4月13日后就展开着频密变化。北京特使,中联部部长宋涛在平壤得到了金正恩的热情接待:又是拥抱,又挽着他的手臂。华盛顿也公布了其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平壤之行的照片。
为此,已有不少学者和观察家认为中美朝韩之间可能有一个高层特使的联络机制。其参与者包括朝鲜统一战线部部长金英哲、韩国国情院长徐薰,以及蓬佩奥和宋涛。尽管这四人没有直接会面的机会,但他们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由此形成了一种颇有效率的四方联系渠道。考虑到朝鲜战争后半岛的国际环境,这个四方机制甚至能从法理层面上解决半岛在战后悬而未决的停战协定问题。
这种结论比起4月27日《板门店宣言》中“三方或四方”会谈的提法无疑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分析人士以为六方可以精简为四方时,恐怕甚至还有人希望将这难以排除的四方再做个减法。
中朝沟通的突然加强
当然,在西方世界中,有关中国在半岛问题“被边缘化”的说法一直是某些所谓“知名国际关系学者”惯于鼓吹的。在他们看来,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被视为“中国在这轮围绕着朝鲜弃核的谈判中只能做看客”的理由。鉴于已经有传闻显示,这一“四方”内容的加入甚至还是朝方努力的结果,此举恰恰表明中国在朝核谈判的大局中正显得日趋重要。
作为宋涛后的第二位北京特使,王毅完成了在朝鲜的使命(图源:新华社)
事实上,从3月底金正恩突然访华至今,外界可以看出平壤和北京的接近具有明确目的。金正恩本人已经强调了中朝间需要“加强战略沟通,加深传统友谊”的现状:他不仅要“同总书记同志经常见面”,还提出了中朝间“互派特使、致亲笔信”的密切沟通方式。
该发言显示出金正恩当局在韩朝首脑会谈和美朝首脑会谈前可能很希望与北京协调立场。此后的宋涛访朝也验证了这一点。朝韩首脑会晤前的中国旅行团车祸,更给了金正恩向北京展示姿态的机会。
金正恩不但亲赴中国驻朝使馆慰问,还专程赴医院看望伤者,进而在南下板门店前亲往火车站为护送死者灵柩的专列送行。该事件的嗣后处理充分展示了金正恩眼里中朝关系的重要性。为此,王毅在访朝期间就专门就“金正恩委员长以及朝鲜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展开救治和善后处理工作”表示感谢。
很显然,王毅的朝鲜之行正在成为近期中朝“互派特使”密切沟通的一部分。北京已借王毅之口给金正恩的行动给了“朝方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引导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的定性评价,朝鲜方面向王毅通报朝韩首脑会谈情况,进而对接下来的美朝首脑会谈交换看法,协调立场也将成为可以预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