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台湾旅行法》生效 还是冷静一点好
拖到自动生效之前最后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台湾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简称《台旅法》),使之正式成为美国法律。这项由众议院亲台议员组成的“台湾连线”(Taiwan Caucus)主推的法案,于今(2018)年2月获美国参众两院一致通过,内容主要是鼓励台美之间所有层级官员互访。
长期寻求美国支持的台湾,将此视为一大外交突破,蔡英文随即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感谢,文末还特别并列了中华民国与美国国旗,台湾外交部也对此表达谢意,台湾社会普遍将之视为重大外交突破。但是,3月20日习近平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讲话,却以一连串的惊叹号来指涉台湾问题:“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径和伎俩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都会受到人民的谴责和历史的惩罚!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信念,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这段习近平上任后对台罕见的狠话,在时机点上,显然是冲着《台旅法》生效之后的中美关系、美台关系与两岸关系而来。
这是因为台湾一直被中国大陆视为“核心利益”,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问题也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石,而《台湾旅行法》不仅严重违反了基于一中原则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向台独发出错误讯息,同时也是对美国一中政策的颠覆和对中国主权及核心利益的严重侵蚀。这次中共修宪后,习近平作为致力于在其任内就可能完成两岸统一布局的政治强人,绝对不乐见两岸关系遭到类似挑战,也不会允许美国染指中国核心利益。
对美国来说,其实也清楚台湾是一张危险的牌,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背后,却有着美国国内自身的逻辑。当中国经由韬光养晦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新兴强国,美国社会宛如一夕觉醒,对于中国可能挑战美国地位的焦虑,正弥漫在整个华盛顿的精英阶层。这点可从美国政界在两个法案上不同的态度得到印证。2000年美国众议院通过《台湾安全加强法》(Taiwan Security Enhancement Act),引来其他政界人士的反对,最后被搁置在参议院;18年后的《台旅法》,则在参众两院均获得全面支持,充分说明了“觉醒”后的美国政界更紧抓台湾,作为反制中国崛起的筹码。《台旅法》正是美国对中国从觉醒到遏制过程的产物。
时间再往前回溯,从奥巴马(Barack Obama)任内开始,为了因应中国崛起,挑战美国在东亚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即推出“重返亚洲”(或称“亚洲再平衡”)战略,将其战略重心从欧洲重新移防回亚洲。一直到2017年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实施的“印太战略”,尽管名义上有所不同,但基本核心都是剑指中国。特朗普与奥巴马的外交区域政策看似针锋相对,事实上,在美国国家利益面前,都没有超脱出遏制中国的框架。台湾的地缘价值,也在此框架下再度被美国精英社会正视。
而对于特朗普来说,第一,特朗普本人是美国精英阶层的代表,透过提升台湾地缘价值遏制中国,本身就已经是这个阶层的普遍共识;第二,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打算在2020年寻求连任,此次《台旅法》既然已经率先在参众两院通过,正是特朗普向国会妥协的良机,抢在自动生效前签署,也是特朗普对国会释出善意;第三,特朗普身上浑然天成的商人性格,是他签署《台旅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台旅法》签署之后,就成了特朗普政府在两岸问题上遂行两手策略的棋子,既可以收买台湾,又得以敲诈中国大陆。
相应于此,北京对《台旅法》签署生效深表愤怒就是必然的结果。中国大陆外交部与国防部接连强硬表态反对,认为美国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中共驻美大使馆也发表声明,定调《台旅法》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北京判断《台旅法》很有可能在国际上造成严重负面效应,尤其是中共一向把台湾问题视为内政范畴,《台旅法》便踩到了这条政治底线,不只改变了两岸定位的现状,更冲击了中共长年以来在国际上建构的一中认知,当然会担心《台旅法》树立起负面榜样,使得其他国家竞相效尤。
中美关系绝对是习近平处理对外问题的重中之重,这一点从王岐山接任国家副主席即可嗅出个中意味。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棘手的课题,是中美关系的基石,安排工作能力获得党内高度肯定的王岐山,来处理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对美关系,显见中共未来的态度将会更为积极主动。在此中美互动新局下,《台旅法》的生效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中美交往过程中的地雷,使得本来就处于被动地位的台湾,将暴露在更高的风险之中。
在掌握了以上中美之间的现实脉络之后,就可知作为《台旅法》“主角”的台湾应该是喜忧参半。“喜”的部分可想而知,台湾无论蓝绿执政,长期寻求美国提供安全上的庇护,《台旅法》签署生效正是台湾当政者想要的结果,从而将之认定为台湾的外交突破,以及台美关系的重大提升,这令台湾社会与政治人物喜形于色。
“忧”则是因为《台旅法》已然埋下了中美冲突以及两岸冲突的危险种子,在台美中三方格局下,这种片面改变现状的行为不仅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反而会招致中国大陆强烈反制。首先,《台旅法》由美国所发动,美国在其中便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台湾原有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也就随之被侵蚀掏空,让美国在政治上有更多的机会勒索台湾。在此意义上,看似美国“惠台”的《台旅法》却留下了更多授人以柄的可能性,例如美国国会若突然宣布邀请蔡英文或是赖清德等台湾高层官员访问华盛顿,台湾该如何接招?而北京又会作何感想?这并非无端臆测,《台旅法》生效前夕,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在华府智库“2049计划协会”(Project 2049)联名报告中指出,特朗普应与蔡英文见面,并建议特朗普政府对台军售常态化。台湾反而可能因此付出更多的政治代价,得不偿失。
其次,美国利用《台旅法》把台湾拉得更近,但这样的做法也是在刺激中国大陆,使得中国大陆会更加紧在国际上构筑“一中”防线。而为突破美国主导的围堵中国战略布局,中国大陆同样会祭出更为强硬的反围堵阵式。台湾夹在两强对立局势下,政治风险当然跟着陡增。
再者,暂且不论戒严时期两岸军事壁垒分明的紧张状态。台湾民众对于1995年至1996年“台海飞弹危机”可能一触即发的军事冲突记忆犹新。当时不仅台军进入战备状态,台湾社会也普遍人心惶惶。若因《台旅法》通过的后续效应,致使两岸再度退回到敌对或战争状态,恐非台湾民众所乐见。
一首曾经在台湾传唱的歌曲《历史的伤口》有这样的歌词:“蒙上眼睛就以为看不见,捂上耳朵就以为听不到”,或许正好为《台旅法》生效后高度兴奋的台湾社会做了提醒:在地缘格局细节中厘清对台湾可能的冲击,无疑是当务之急。特朗普高度不可预测,且其政府任期也顶多八年,其后接任政权者对中、对台政策还是未定之数,台湾在做足万全准备以及认清方向之前,实不宜轻易选边站。
所以,台湾应该理性看待《台旅法》,要明白其中潜藏的严重危机。就算是高兴,也要记得参考当年马英九胜选后的感言,“高兴一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