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这才是“贸易战”精准还击的正确姿势!
摘要:任泽平认为,中美贸易严重失衡是因为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过度消费的低储蓄模式、全球价值链分工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等。外部霸权是内部实力的延伸,中国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从更长远的中美关系角度对待贸易战。
特朗普此次挑起贸易战既是落实竞选承诺更在谋求未来连任,更深层次在于打开中国市场、遏制中国复兴。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全球政治经济再平衡背景下,在位霸权国家压制新兴大国,特别是打压中国高科技。贸易战只是关系演化的形式之一,不排除后续的金融战、经济战和资源战。目前尚处于第一回合,中美贸易战短期未必全面开打,但如果双方管理不当,有可能逐步升级。
中美贸易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过度消费的低储蓄模式、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及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等。
美国认为中国市场扭曲、侵犯知识产权等导致不公平竞争,贫富差距拉大背景下民粹主义泛起、2018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刺激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美国要求中国尽快采取切实措施削减1000美元的贸易顺差,直接诉求包括:逼迫中国降低汽车等领域关税、进一步开放农产品、能源等市场;进一步消除金融等领域投资壁垒,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中国的应对:1)短期看,以打促和,精准还击美国农产品、汽车、飞机等,汇率贬值,抛售美债,限制美国企业投资。2)长期看,保持战略定力,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以中美贸易战的压力倒逼改革深化。3)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并从更长远、更宽阔的中美关系角度对待贸易战,避免与特朗普政府一样的短期交易思维。
任何新兴大国在崛起或者直追在位霸权国家的过程中,会造成原有政治经济秩序的失衡,总会受到后者的压制,如同英美之间在霸权交接的过程。新兴大国必须心无旁骛地修炼内功,以更快地发展回应压制。未来全球面临两大挑战:美国以及世界怎么接受更强大的中国,中国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世界规则和承担责任。
一、本轮中美贸易战演进回顾:贸易摩擦如何走向失控
“美国优先”是特朗普竞选纲领及执政纲领的核心之一,在2017年重点推动税改后,2018年初逐渐挑起中美贸易战。在上任前,特朗普表示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威胁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45%的高关税。2017年1月特朗普上任后,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呈现磋商合作与摩擦升级的两条线交替展开,最后逐渐失控升级到当前的贸易战。
在磋商合作方面,2017年4月中美元首会晤,敲定“百日计划”,主要涉及农产品、金融、能源领域。当月,美国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2017年7月,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举行,总结“百日计划”成果,确认开展中美经济合作一年计划,但在若干事项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表现在原定于会谈后立即举行的新闻招待会被突然取消、双方也未在会谈后发布联合声明。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达成2535亿美元的贸易和投资项目。2018年2月,政治局委员刘鹤在十九届中央三中全会会议期间紧急访美五天,磋商中美经贸合作等适宜。
在经贸摩擦方面,2017年4月,美国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启动“232调查”;2017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分别对进口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对进口家用大型洗衣机启动“201调查”;2017年8月,特朗普授权发起对华“301调查”,调查中国有关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的法律、政策和做法。2018年1月,特朗普批准从2月7日对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征收保护性关税(“201调查”),这是其第一个关税命令。3月8日特朗普批准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25%、10%的关税(“232调查”),后暂时豁免多数国家。3月23日凌晨,特朗普基于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对华“301调查”报告,指令有关部门对从中国进口的约600亿美元高端制造商品大规模征收25%的关税,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当日7点,中国出台针对美国30亿美元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反制措施,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的损失。
“301调查”源自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该条款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可对他国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可在调查结束后,建议美国总统实施单边制裁,包括撤销贸易优惠、征收报复性关税等,包括一般301条款、超级301条款、特殊301条款。本轮301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政府是否强迫美国企业转让技术;是否削弱美国企业在华技术谈判能力;是否直接或不公平地帮助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先进技术与知识产权;是否非法侵入商业机密等。这属于特殊301条款,是美国继1991年4月、1991年10月、1994年6月、1999年4月、2010年10月之后的第六次对中国动用301条款。
根据程序,美国贸易代表处将在15天内公布建议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并接受30天的公众评议;美国财政部将在60天内出台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美国企业的方案。3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处已就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战短期未必全面开打,但如果双方管理不当,有可能逐步升级。
二、美方认为中国市场扭曲、侵犯知识产权等导致不公平竞争,美国贫富差距拉大背景下民粹主义泛起、2018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刺激特朗普挑起贸易战
1、中美双边贸易格局:中国贸易顺差占美国近6成
2017年美国贸易逆差为5684亿美元,增长12.6%。其中,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8112美元,增长7.8%,创2009年以来新高,距其2006年峰值仅差261亿美元。据美方统计,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3372亿美元,增长9%,占美国的59.3%。其中,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3757亿美元,增长8.2%,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46.3%,超过后九个经济体;对华服务贸易顺差385亿美元,增长1.2%,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15.9%,排名第一位。
中国的贸易统计数与美国存在明显差异。2017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2758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65.3%,二者相差近1000美元。统计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美国笼统地将香港转口贸易部分计入中国,但实际上这里面还有其他经济体的贸易转口;二是美国对出口金额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金额按到岸价格计算,从而将装卸、运输和保险等费用的双倍数额计入中美贸易逆差。根据中国和美国统计工作组测算,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了20%左右。
在货物贸易部分,中国主要对美出口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包括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家具灯具、玩具鞋帽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以大豆、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和塑料制品为主。中国贸易顺差较大的行业主要是机电音像设备(包括家电、手机等)、杂项制品(家具玩具运动用品等)、纺织鞋帽,中国贸易逆差较大的行业主要是大豆等农产品、汽车飞机等运输设备、矿产品等。
2、美国认为中国市场扭曲导致不公平竞争,贫富差距拉大背景下民粹主义泛起、2018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刺激特朗普挑起贸易战
1)美国认为中国市场政府扭曲市场,长期侵犯知识产权。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一直未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在2017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备忘录中,美国基于中国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该角色与市场和私营部门的关系,认为中国未充分践行市场原则、从而对经济造成根本性扭曲。具体包括:中国对人民币汇率仍存在明显干预;相关制度对工资自由协商存在显着约束;对外国投资仍存在明显壁垒;中国政府控制大量国企和土地要素;中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产业政策干预、重要领域价格控制、金融资源配置干预等;中国司法不独立以确保企业获得公正结果。
知识产权争端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美经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国长期被美国列入侵犯知识产权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3月23日《美国有关301调查的行动总统备忘录》,美国认为:1)中国歧视外资,通过包括合资要求、股权限制和其他投资限制,要求或迫使美国公司向中国实体转让技术;中国也使用行政审查和许可程序来要求或压力技术转让。2)中国对美国企业的投资活动施加了大量限制和干预,包括限制技术许可条款。3)中国指导和促进国企系统性投资和收购美国公司和资产,以获得尖端技术和知识产权,并在中国政府工业计划视为重要的行业实现大规模技术转让。4)中国对美国公司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未经授权的入侵和盗窃,获取未经授权的知识产权,商业机密或机密商业信息,以支持中国的战略发展目标。
当前美国政府认为:让中国加入WTO是一个错误,中国离市场经济国家越走越远。
2)美国贫富差距拉大背景下民粹主义泛起、2018年国会中期选举刺激贸易战爆发。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底层群众收入状况有所恶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美国20%低家庭、20%中低家庭的实际收入平均数在2008-2012年连续五年负增长,20%中等家庭的实际收入平均数在2008-2011年连续4年负增长。根据美国商务部普查局数据,2006-2016年美国低收入户、20%中低收入户、20%中等收入户的收入占比分别均下降0.3个百分点,2016年分别为3.1%、8.3%、14.2%;20%中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比保持不变为22.9%,20%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51.5%。达里奥认为按照人口和财富可以把美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财富较多的上层人口,占总人口的40%;另一部分是财富较少的底层人口,占总人口的60%。在贫富差距拉大的背景下,民粹主义泛起,特朗普以“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等竞选纲领赢得总统宝座,并在其执政纲领中深刻体现。
2018年是美国会中期选举年,11月将迎来国会中期选举,5月就将进入中期选举的密集投票期,特朗普也意图打“贸易保护牌”向选民拉票,以继续维持共和党在参众两院的优势地位,这关系到其未来两年是否能顺利推行各个政策,以及后续争取连任事宜。
3、美国直接诉求:逼迫中国降低汽车等关税、进一步开放农产品、能源等市场,进一步消除金融等领域投资壁垒、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美国要求中国尽快采取切实措施削减1000美元的贸易顺差,直接诉求主要包括:
1)逼迫中国降低汽车等领域关税,进一步开放农产品、能源等领域市场。从2017年中美“百日计划”以来,美国液化天然气输华政策障碍开始破冰,美国牛肉时隔14年后重返中国市场。但美国仍认为中国在农产品、能源等领域还存在严重限制,希望进一步增加农产品、能源进口。美国还希望中国进一步降低对美国汽车征收的关税,增加对美国半导体、飞机等的购买。
2)要求中国进一步消除金融等领域投资壁垒,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美方认为中国对服务业、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设立了严格的投资保护制度,认为中国在认为我国在互联网法规限制开放且透明度不高,认为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对外资企业存在歧视政策。美国贸易代表处在2017年3月发布的《2017年各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中认为,尽管中国已经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开放多个服务领域,但目前尚未采取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措施。认为中国在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和其他金融服务、电信、电视广播电影制作、快递、法律等领域存在壁垒。本次美国很可能提出扩大美国企业对中国金融业等领域的准入,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力度,比如停止强制美国在华公司进行技术转让。
此外,美国也曾对其他国家要求实施自愿限制出口。在1970、1980年代,美国针对日本等国的多项产品采取了自愿出口限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日之间的汽车自愿出口限制。1981年美日双方达成了第一份协议,日本每年向美出口汽车数量限制在168万辆。执行3年后,限制标准被调整到185万辆。1985年起,美国允许日本不再执行这一协议。
三、中美贸易战的实质:全球政治经济再平衡背景下,在位霸权国家压制新兴崛起大国,特别是打压中国高科技
1、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体现美国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双重标准。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常年保持顺差,此时认为贸易不平衡的调整责任在逆差国;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形成其他国家向美国输出资源和商品带来的大量顺差、美对外输出美元、顺差国再购买美债和股票的模式,认为贸易不平衡调整的责任在顺差国。
2、中美贸易战的大时代:全球政治经济再平衡。中国从生产国越发转向消费国,美国从消费国转向生产国;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美国战略收缩。按照全球分工可将参与者划分为生产国、消费国和资源国,资源国出卖资源给生产国,生产国发挥劳动力的优势,组装、加工产品,将之出口到消费国,消费国由于掌握先进技术和专利权等,赚取大部分增加值。资源国处于最低端,生产国处于中间位置,消费国处于顶端。
当前中国更多承担生产国角色,从日韩、东盟等大量进口再组装加工,所以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中包括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顺差,形成“顺差记在中国,利润落在欧美”的格局。巨额顺差并非中国造成,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很大一部分比例是苹果手机、通用汽车等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产品。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主要国家都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制定制造业复兴计划,如德国工业4.0计划、日本机器人计划、中国制造2025和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从制造业增加值占所在国家GDP比重看,中国处于较高水平,约30%;从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在此背景下,中国一方面提高供给质量,另一方面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美好生活的需要,转向消费国角色,在价值链上逐渐上移。美国则发起中美贸易战,限制进口、增加制造业就业和投资,从消费国转向生产国角色。
3、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是在位霸权国家压制新兴复兴大国,特别是对中国迅速发展的高科技领域。贸易战只是关系演化的形式之一,不排除后续的金融战、经济战和资源战。美对中国约60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加征关税,仅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6%,占我国对美出口总额13.9%,占美国对华进口总额的11.9%,整体带来的实际经济影响并不大,而更多是释放出遏制中国复兴的信号及美国对中国近年来全球影响力提高的焦虑。
虽然综合国力、高科技领域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但从势头和部分领域看,中国经济总量、研发支出与GDP比重和美国的差距在缩小,新四大发明领跑全球,未来在机构改革、人力资本、庞大的市场需求、城镇化城市群建设、消费升级和“一带一路”的带动下极大提高中国地位。美国GDP约占全球23%,中国GDP约占全球16%,相当于美国的63%,并且中国经济增长率6.9%、远高于美国的2.3%。如果按照6%左右的GDP增速再增长十年左右,即大约在2027年前后,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重回世界之巅。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引领全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气候问题、全球化和自由贸易问题顺应时代潮流。未来,中国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新一轮扩大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呼之欲出。在人力资本(工程师人数不断增加)积累、市场需求庞大、城镇化进程和消费升级继续,“一带一路”推进,新兴大国崛起之势不可阻挡,引发美国强烈的焦虑。
任何新兴大国在崛起或者直追在位霸权国家的过程中,会造成原有政治经济秩序的失衡,总会受到后者的压制,如同英美之间在霸权交接的过程。新兴大国必须心无旁骛地修炼内功,以更快地发展回应压制。未来全球面临两大挑战:美国以及世界怎么接受更强大的中国,中国如何调整自己以适应世界规则和承担责任。
四、中国的应对:短期反制以打促和;中长期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推进“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从更长远更宽阔的中美关系角度对待贸易战
1、从短期看,以打促和,精准还击美国农产品、汽车、飞机等,汇率贬值,抛售美债,限制美国企业投资。面对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势头,只有设定我方的底线,明确提出我方的关切点,反制美国,让特朗普意识到发起贸易战美方可能承担的代价,如美国居民生活成本和通胀上升、在中国减少进口的情况下贸易赤字并不会减少、中期选举的支持率下降。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占美国农产品出口的15%。这些农产品的种植者,正是帮助特朗普赢得大选的关键选民。与此同时,可以选择汇率贬值,抛售美债,限制美国企业投资等进一步反制措施。
2、长期看,保持战略定力,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以中美贸易战的压力倒逼改革深化。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好的纪念是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继续扩大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开放,尤其在养老、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
习主席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总理答记者问时指出,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开放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中国的开放有新变化的话,那就是门会越开越大”。
3、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并从更长远、更宽阔的中美关系角度对待贸易战,避免与特朗普政府一样的短期交易思维。美国的收缩战略(“美国优先”)为中国扩大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有利空间,在气候问题、全球化问题中国赢得了国际尊重。“一带一路”建设为其他国家带去了投资和贸易机会,我方应继续推进“一带一路”,赢得有利国际环境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当特朗普选择从短期获利的角度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时,中国更应从更长远更宽阔的中美关系、新兴崛起大国与在位霸权国的关系问题角度着眼,保持理性审慎。中国最大的外交关系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的本质是新兴崛起大国与在位霸权国家的关系模式问题:韬晦孤立、竞争对抗、合作追随。从过去几百年新兴大国崛起的历史来看,当前所面临的贸易战、经济战、资源战、金融战等都是无法避免、必须面对的,需要卓越伟大的领导人、凝聚人心的梦想愿景、高超的战略智慧、纵横捭阖的外交布局、坚决灵活的执行力以及全方位的人才。
中国所需要解决的,无非是新的立国战略问题,即面对未来政治经济形势演化趋势以及世界领导权更迭,争取一种对我有利的长远的战略定位,类似当年英国的大陆均势,美国的孤立主义,中国当年的韬光养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