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已无中间地带 香港岂能置身事外
作为传统金融中心,香港经济界对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早有认识(图源:VCG)
截至北京时间3月25日,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升级已经让亚洲各地遭遇最直接影响。此前,亚洲股市大跌已经大跌,譬如受科技股下跌6%影响,香港恒生指数23日开盘跌3.7%,下跌1,140点,指数跌破三万点。不过恒生指数在收盘时又重回三万大关,这或许意味着香港在这次风波中已经有所预备。
毕竟,贸易战的风潮已经让日本等地市场深感危机,转而寻求避险之际,作为亚洲知名的金融中心和自由港,香港将在这场风波中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重要的转口贸易中心,伴随着贸易战开启,全球需求难免遭遇影响,香港显然会成为这一风潮中的脆弱一环。
就目前局面来说,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宣布对每年高达6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征收25%关税,北京方面也陆续对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但这场贸易战的核心终究是特朗普期望中国能“给美国企业以中国企业同等待遇”。
在北京不太可能答应这种过分条件后,他就会选择以贸易战逼迫北京打开其国内市场,进而在技术转移和美国资本进入中国等门槛方面做出让步。加之中国与美国的出口结构差异较大,中美产品不形成直接竞争。这就意味着一旦战端开启,转口贸易中心将难免遭遇重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香港恐怕就难以在危急之下置身世外了。
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政界、商界、金融界人士在23日就发现了这一危机的隐患。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即指出,考虑到香港身为“开放型经济体以及庞大贸易融资中心”的身份,中美贸易摩擦一定会对其造成影响。
很显然,香港不乏认识到这一隐患的人士,或许目前的问题就是要建立能够参与这种问题思考的社会气氛。而就目前局面来说,香港似乎也有一种消极避战的声音。
个别经济人士认为,随着中、美对抗程度越来越高,香港作为中介受损的程度势必加大。那么香港如若降低对内地的经济依赖程度,岂不就可以独善其身了? 但在外界看来,情况显然并非如此。在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差额中,约有上千亿美元的顺差就是通过香港以及其它贸易中转口岸而来。加之很多港资公司、企业产出的也是“中国制造”的产品。这就意味着在当前的经济状态下,香港既然已经与内地融合至此,想必也难以继续降低依存度。 香港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恐怕也难以有开倒车的道理。香港所要做的也只有尽快进入下一阶段发展,进而与内地更紧密联合。此举固然有风险,但终究也是机遇。毕竟,香港的经济发展不能再要以往的模式,要细腻参与全球化,要更好掌握中国发展的脉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香港在这次风潮中并不会丧失其全球化中心的角色,但他很有必要放弃以往独步天下的高姿态,转而和身边的队友共同迎敌。也就在3月25日,汇丰银行亚太区顾问梁兆基也发表了类似态度,他还特别谈及了“大湾区”这一概念。
在2017年,北京已经规划了粤港澳大湾区,即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市区)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考虑到这一区域具备天然良港,陆上交通也便捷,加之还具备配套的交易中心与制造业中心,还有科研机构或院校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可以想象,香港的新全球化策略只能够是经过大湾区,经过内地,任何以为香港能独善其身的,都是幻想。
从目前这个局面看去,香港高层已经表态,要将按十三五规划,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金融、航运和贸易服务,而大湾区亦将有助香港经济多元发展,特别是在创新科技和创意产业方面。这或许意味着本次贸易战对于仍在整合大湾区的香港来说,或许将是一大助力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