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相亲对象是女留学生,我是不是接盘的概率很大”的,你可以放心了,女留学生根本看不上你(组图)
今天北美君在知乎上看到了这么一个标题:
北美君实在不懂一个人脑子里平时要装些什么,才会让他在得知相亲对象是女留学生时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接盘”。
北美君只想说:
是的,所以不要找女留学生了,放女留学生一条生路吧。对了,其它姑娘也别找,放过姑娘们吧!
事实上,知乎上关于“女留学生”的讨论似乎一直没有断过。
这个世界似乎总有这么一群人,说到“留学”,脑子里立马就是“飙车”,“群趴”,“奢侈”,“混文凭”等;
说到"女留学生",脑子里马上跳出什么“黑佬白佬”,“私生活糜烂”、“不检点”,“拜金”,“倒贴外国人”,“崇洋媚外”...
连北美君国内高校的一些同学也会有这样的观念,甚至还有人直接当面问过北美君,即使他并没有很多的接触女留学生。
前段时间甚至还有人在知乎上提问:“为什么这么多人说女留学生不能娶?”
回答里很多人头头是道的评价着女留学生,给这个群体被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标签。
北美君很想问一句:你真的了解女留学生么?
女留学生是一种什么生物?
北美君之前的高中校友小M就是代表。
出国前,小M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姑娘。从带着武汉口音的弯管子英语练出了一口流利口语,在书上画密密麻麻的重点,保持着3.9的绩点,终于申请到美帝理想的大学。
去了美国,每次上课背的包二三十斤,各种essay、research、assignment。有时候赶due,日夜颠倒到不知道是哪国时差,有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课业虐她千百遍,她待课业如初,所有的test和exam最后还是完成得漂漂亮亮!
周末还早起贪黑的做着part-time job,辛苦工作只是为了能减轻一些生活费的负担。
出国时,父母送她到安检口,连重箱子都舍不得塔体,出国后,一个身高不到160的小姑娘,几十公斤重的行李箱全都自己扛!找房子搬家都自己搞定。
为了省房租,几个人share一个house。合租的房子厨房常年漏水,小M自己爬到管道下搞清楚了,买了管材,拿着起子扳手换好了。装家具之类的更是小意思,不但装好了自己房间里的书柜和铁床,还帮好几个朋友安装。
小M说,在美国最让人抓狂的是要应对各种的第一次,第一次租房、第一次生病、第一次去修车……这些在国内看起来很多不是难事,但在美国这个完全陌生的语言和社会环境下,这些都是突如其来的挑战。
一个女孩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只有硬着头皮扛,因此练就了一身独自生活的本事,和一颗强大而独立的心脏。
因为留学学会了做饭,因为留学学会了开车,因为留学学会了换灯泡,学会了单手扛箱子,因为留学学会了一个人坚强,不靠别人。
留学生在于很多人眼中,都有一个印象,就是标准的挥霍主义者,享乐主义者,每天都过着奢靡且光鲜亮丽的生活。但是这些人不能代表一个群体。
但其实更多的女留学生是像小M这样,为了生活、学习奔波在异国他乡。可惜群众喜欢看的却都是那些吸引眼球和浮于表面的。
凤凰卫视拍过一部关于留学生,移民的纪录片叫《逐梦彼岸—中国新移民》,其中第二集讲述了还几个中国女留学生的故事。
其中一名叫小可的美高学生与记者聊到了在美国私立高中每天学习的压力。她日常12点左右睡觉,早上5点起床预习每天的功课,有时甚至每天睡不到5个小时。
美国的学习压力大,每天的生活几乎被考试、paper占满。不是上课就是待在实验室、图书馆。如果不可以拓展朋友圈,参加社交活动,每天的模式就是家到学校两点一线,见面除了同学就是室友!
而小可初到美国的时,由于陌生的语言与环境,她常常因为压力大而偷哭,但却在母亲打来电话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故做轻松地说着没事。
一个女孩子,在跨越几万里和父母通话时,为了说一句“我过的特别好,一切都很好”而忍住的心酸和思念,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得的。
借用知友@北斗星司的回答:
女留学生们:
考场上当得了学霸,舞会里撑得起晚装;
通宵画图不在话下,再打份零工也不叫苦连天;
修得了家里的洗衣机暖气片,地道的家乡菜也是信手拈来;
搞得定论文哄得住导师,工作车房事无巨细做得有条不紊;
平权观念根深蒂固,矫情做作自然靠边;
眼界开阔气度非凡,阅历丰富知书达理。
她们本可以选择做一个“小公举”,但她们却没有。而是选择了背井离乡,出国求学,追逐梦想。
她们一面要承受海外生活学习的压力,一面要承受社会上各种诱惑和恶意揣测的目光。在国外经过这么多的的历练后,她们中的很多姑娘都已经成长成为很多人难以想象的独立女性。
也许在不理解她们的人口中,她们已经被描述得变了样... ...
但她们的不易和勇气,应得到该有的赞许和鼓励。
真实的女留学生,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修得了家电,治得了流氓,起身做学霸,俯身做兼职,平等自由,自信自爱。
你在担心接盘,但其实她们根本不需要你。
因为她们自己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