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1.0°C-23.8°C
澳元 : 人民币=4.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别了,GDP主义!多省市自曝GDP“注水”,背后的真相是……

2018-01-17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别了,GDP主义!多省市自曝GDP“注水”,背后的真相是…… - 1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很多重大的变革,都起步于微小的改变。

最近,多个省份“自曝家丑”,承认经济数据存在“水分”。为什么这些地区主动给自己的GDP“挤水分”?

01,多省自曝GDP造假

日前,不少省市公开承认GDP虚增或造假。

首先是内蒙古:1月3日,来自新华社的消息说,内蒙古承认GDP数据有假。调减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亿元,占总量的 26.3%;核减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 40%,约占16年内蒙古GDP总量的15.6%。

接着是天津:1月1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人大会议上,政府公开承认:“挤掉水分之后,滨海新区2016年GDP从超万亿元调整为6654亿元,2017年预计7000亿元,同比增长6%。”

值得一提的是,主动挤水分的“开创者”,则是去年两会时的辽宁——在辽宁代表团审议时,省委书记李希代表讲到,辽宁曾存在严重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并举了两个例子:有一个镇,一年财政收入160万元,最后报成2900多万元。一个市,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81家,却上报成1600多家。

02,GDP造假原因何在?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造假?

有评论认为,统计造假,其实是一场博弈,如果风险小于收益,造假就变成“划算的买卖”。

一段时间内,“唯GDP论英雄”的考核机制,给了地方官员以追逐数据的动力。“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调侃,即来源于此。

造假,成为政绩最简单最直接的来源方式,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风险呢?遗憾的是外界约束并不健全。

《半月谈》曾做过一次调查报道,发现部分地方干部为了数据好看,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干扰统计工作,手段包括“下达”指标、“威逼利诱企业配合造假”等。地方统计部门人、财、物均归各级地方政府管理,国家统计局只是进行业务指导的背景下,干扰就难以避免。统计部门工作人员也很无奈:“你不听,人家就换掉你,更别想升迁调动了”。

法律呢?《统计法》对于统计数据造假的处罚力度大多是“通报”、“处分”。

“收益”和“风险”严重不匹配,诱惑太大,笼子太弱,自然不可避免大面积的造假。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表示,以往地方政府政绩“唯GDP论”,存在做高GDP的冲动,经济数据的水分也长期存在,如各省GDP增速加权均值远高于全国GDP增速。

“财政收入—融资来源—工业投资—GDP—财政收入”的循环难以持续,在高增长的目标下,做高GDP和财政收入似乎成为地方政府不得已的选择。

03,从辉煌到没落

地方史无前例地主动“自揭家丑”,这是什么逻辑?

经济数据的虚高并非孤例。根据新京报报道,审计署已披露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区)存在虚增财政收入问题,中纪委巡视反馈结果也点名批评内蒙古和吉林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指出,存在问题的省份其实具备某些共性:

首先,这些省份其实大都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但近些年来由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能的切换,显得后劲不足,经济增速也纷纷回落。随着这些省份增长的后劲不足,可以观察到在每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GDP增速目标也是一降再降。

其次,这些省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投资。而投资拉动经济面临资金来源的问题,因此这些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普遍偏高。如16年辽宁和内蒙古两省地方政府负债率分别达38%、31%,排名位居全国前列,被点名的云南省以43%的负债水平高居第三名;

最后,经济数据“掺水分”似乎也并非毫无端倪,宏微观数据的背离有时值得仔细推敲。比如辽宁12年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在短暂下跌后迅速企稳,甚至有所回升,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却全年保持负增长。这似乎是“注水”宏观经济数据时,微观企业利润没有相应“调整”。

04,下修影响几何?

地方主动给自己的GDP“挤水分”,会对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一是短期经济承压,修复需要时间。经济数据下修势必对短期经济形成冲击。以天津和内蒙古为例,16年下修部分占到全国GDP的0.8%。若算上此前下修和已点名的辽宁等7省市,16年GDP占全国比重将达到17.6%。要经过长期的调整才能缓慢恢复,以辽宁为例,15年之后辽宁GDP增速就降至2%左右,16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到17年才重新恢复到2%左右。

二是债务压力上升,倒逼财税改革。但经济和税收数据下修削弱了偿债保障,令地方债务压力上升。GDP下修后,天津、内蒙古地方政府债务/GDP均显着上升。在有限的财政收入下,传统依靠举债支持工业投资大幅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而推进财税改革,扩充地方税源,显得刻不容缓。

05,行动:从中央到地方

经常学家张其佐指出,经济数据造假影响党和政府的相关判断和决策,是一种违背政治规矩和纪律的严重腐败。这种腐败不除,损害的是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

去年3月7日,习总书记到辽宁人大代表团参加座谈时就告诫,“经济数据造假,不仅影响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严重败坏党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

随着我国经济由过去追求增长的高速度转向注重增长质量,GDP增速目标也被逐渐淡化,很多省份开始着力挤压过去经济数据中存在的水分。内蒙古、天津 GDP 数据回归真实的个案背后,中央一场宏大的改革布局早已悄悄拉开序幕,地方也在行动:

2016年10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对于统计数据造假的干部,要“一票否决”。

2017 年 6 月 26 日召开的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两个重要文件:《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

1月3日至4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表示,下决心调整优化结构,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坚决不要徒有虚名、自欺欺人的“速”和“量”。“这笔大账早算清、早主动。……彻底甩掉单纯追求GDP增速包袱,下决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于对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挤水分”,天津社会科学院现代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明华表示,这对滨海新区和真正在天津生产发展的企业来说都是好事,可以实实在在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老百姓的收入没有增加,那么GDP的增加没有任何意义。”

别了,GDP主义!

部分参考资料:

1、海通宏观姜超《揭开地方GDP下修的迷雾》;

2、中国经济网《张其佐:习总书记告诫坚决刹住经济数据造假振聋发聩》;

3、未来网《滨海新区GDP挤掉1/3水分 专家:不增加百姓收入的GDP增长无意义》;

4、时评在线《习总书记的这番“狠话”要牢记》。

关键词: GDP注水真相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