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两重天:中国游客黄金周在日本消费火爆 韩国冷清
今年的十一长假已结束,韩联社在10月9日发布了一组数据,称因为今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骤减,韩国免税品市场销售额有所下滑。而反观国人黄金周在日本消费火爆,两地的旅游业在这个国庆周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今年的黄金周,日本仍然是国内游客短途出境游的热门选择。据悉,日本各大商城早早做好了迎接游客高峰的准备。京都高岛屋在9月下旬扩充了免税柜台数,将原本的5席增加到了7席。大丸京都店也从1日开始增加了中文导购人员,还专门设置了药妆品等特设展示柜台。日本最大规模的免税店乐购仕(LAOX)在东京和京都的连锁店进行了打折促销活动。
日本商家纷纷开设支付宝专柜 图自今日新闻
中国游客的表现也“不负日本众望”。很多日本免税品店国庆假期开业三天营业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日本国际观光振兴机构在9日发布数据,国庆长假前的五天,中国游客就早早来到了日本,总计消费一千亿日元(59亿人民币)。而8天内中国公民赴日旅游,给日本零售业带来了一千六百亿日元(九亿四千万人民币)的收入。
日商打起国庆促销活动 图自微博
但从往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游客在日本的购买力有所浮动,并逐年递减。据《环球时报》消息,2015年中国赴日游客人均旅行支出近28.4万日元(约一万六千人民币),其中购物支出超过16万日元,而访日外国人平均购物支出约7.4万日元。2016年上半年,中国游客人均购物支出已降至约12.4万日元(约七千三百人民币)。
而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17日报道,日本观光局发布的4至6月访日外国人消费动向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游客的单人旅行支出额为22.5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7万元),低于英国和意大利游客水平,下滑至第三位。
不过,从今年1至7月,中国访日游客超过406万人,超英国游客18万人,意大利游客6.7万人,稳居赴日旅游宝座。去年10月,日本旅游行业协会的消息显示,在上一个黄金周中,约有40万名中国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刷新了中国游客假期赴日本旅游的新纪录。
反过来看邻国韩国,其中国游客接纳数日益下滑。不仅如此,中国游客在韩国也没什么消费的劲头。
去年国庆假期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达25万人次,尽管韩国旅游局今年的官方数据还未公布,但截止至今年9月,中国游客入境韩国的人数连续八个月下滑了48.8%,将近287万人次。近年因“萨德风波”所导致中韩关系紧张,自今年三月我国禁止旅行团组织集体韩国行,赴韩人数更是骤减了62.2%。据韩国旅游发展局预测至今年年底,赴韩外国游客或较去年减少469万人,降幅达到27.2%。
今年的韩国秋夕(中秋节)10天长假与我国国庆8天长假重合。韩国当地的免税品商店为此准备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但是销售额并没有像日本同行一样暴涨。
作为韩国免税品销售量常年第一的乐天集团,在10月9日发布了一组数据。今年十月份第一周的乐天免税品销售额较之去年下跌了15%,来购物的中国游客数量也减少了25%。另一位“免税巨头”新罗免税店,在首尔的销售额跌了10%,并称其原因是“中国游客在大量减少”。
相对于这些免税品大头,韩国中小免税店情况更不容乐观。观察者网在10月2日已报道,大免税店勉强支撑,中小免税店已经处于破产边缘,很多免税店都是靠给中国代购者们极大的回扣来保持销售额上的“漂亮数据”。
冷清的乐天免税品店 图:新浪
韩媒还形容,往年所占济州岛90%的游客数量的中国人,今年“集体失踪”,济州岛在黄金周犹如“鬼城”,人烟稀少。这与自2008年济州岛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以来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人烟稀少的济州岛 图自港媒
相比往年,韩国旅游发展局官员表示,光去年国庆前五天,赴韩的中国游客就超过了22万人次。中国游客在韩国境内平均每人消费250万韩元(约一万四千人民币),高于赴韩游客平均消费额的一倍,消费约占韩国GDP的1.6%。大韩航空去年9月24日至10月10日往返中韩两地航班的订座率高达89.4%。
作为韩国旅游行业的“钱袋子”,中国游客在这个十一周期并没有给包括乐天在内的免税品行业带来所期待的收入。韩媒纷纷把这个现象归结于“政治因素”。其中,“萨德”风波被评价为今年韩国经济的最大不利因素。
韩央行曾在报告中指出,以今年第二季度起中国游客一年减少30%,对中国产品出口减少2%计算,中方反萨措施将导致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2个百分点,就业人数减少约2.5万人。韩国《亚洲经济》在今年9月6日以“韩国旅游业没救了”为题报道称,“萨德”问题导致中国游客减少本来就已使韩国旅游产业面临巨大危机,加之日本游客减少,旅游产业或将长期无法恢复至以往水平。
而事实上,“萨德问题”并不是全部。观察者网在此前的报道中已指出,即使没有“萨德”,韩国经济也已经出现了问题。韩国产业研究院发表的报告显示,韩国家电、通信机器及汽车等产品的质量及技术虽然在中国还占有优势,但5年后,中国企业将迎头赶上,大幅缩小差距。目前,韩企在商品价格上已经不具备竞争优势,而在不久后,很可能会连技术竞争力也荡然无存。
其次,中国游客的消费观在近年来变得理性。出国旅游已经不再成为国庆假期的必选项目,“买买买”也不再是中国人出游的重点。中国游客的“爆买”行为成了2015年日本的流行词。不过这两年“爆买”盛况难觅。“中国游客更加注重海外目的地的生活体验,旅行消费更加理性化、多元化。”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去年10月就说道。国家旅游局在9日引述《北京日报》的文章,称在国外的各个商场,大部分游客青睐药妆、食品等性价比高的当地品牌“必需品”。在“奢侈品”消费上,中国游客逐渐开始选择适合自身的商品,绝非只看品牌的“爆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