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21.9°C-24.1°C
澳元 : 人民币=4.5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1岁女儿偷转爸爸3万多元 想挣钱弥补被骗走2.7万(图)

2017-10-05 来源: 成都商报 原文链接 评论10条

王女士(化名)和丈夫发现,丈夫绑定了微信的银行卡内只剩下9块多钱了,而大约一周前,卡内余额都还是3.2万余元——钱都被他们11岁的女儿小雅(化名)转走了。

11岁女儿偷转爸爸3万多元 想挣钱弥补被骗走2.7万(图) - 1

记录显示,9月10日开始,小雅从父亲的微信转走约4800多元,从微店买了自己喜欢的工艺粘土,最大的一笔支出达2225元;另一方面,想挣钱弥补的她,找到据称是“淘宝刷单”的网络兼职,却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被骗走了约2.7万元。

事后,小雅找到妈妈认错,并表示要交回手机。王女士和丈夫也很自责,“我们也有责任,平时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

11岁女儿偷转爸爸3万多元 想挣钱弥补被骗走2.7万(图) - 2

转走爸爸微信里的钱11岁女孩一周内花了3万

3日下午,王女士从女儿小雅的房间抱出来一箱物件,“这些只是一部分,她屋里还有,前几天我们还退了五件。”“这些是粘土和配件,可以做蛋糕模型等。”小雅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这是仿真果酱,这是粘土,那是奶油胶……”

小雅今年11岁,是成都某学校六年级学生。去年暑假,她接触了“美拍”软件,“看到里面很多人在玩‘粘土’。”

“把做好的粘土作品传到美拍上,就会有人点赞,有更多粉丝。”小雅说,如果有人送礼物,还可以兑现,“我是同学里面礼品豆最多的,170多颗了。”她表示,这大约能兑换成17块钱。不过,在她的“美拍”账户中,成都商报记者并没有看到上传的粘土作品。“被我删了。”小雅说,自己做的粘土作品被妈妈扔了,“觉得不开心。”

妈妈王女士则向成都商报记者谈起了女儿此前的行为:一周内,她将爸爸微信中的3万余元转到自己账户中,买了约4800元的粘土材料,又在参与所谓“网络兼职”时被骗了2.7万余元。

“花了爸爸的钱,想兼职挣钱弥补”

年初,王女士曾给小雅买了约100元的粘土材料。用完后,小雅又联系在山东上大学的哥哥,请他给自己买粘土,这样一直用到了8月。9月初,小雅发现微信上有售卖粘土的微店。9月10日下午3时许,她从微店下单了两笔总计152元的粘土。平时没什么零花钱的小雅说,钱是从爸爸那里来的。几乎是同时,小雅找到“网络刷单”的兼职,“点击对方的链接后将物品放入购物车,然后识别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支付。对方说5分钟后会返钱给我。”她尝试了一次,“付了119元,对方返给我129元”,这让她信以为真,“因为花了爸爸的钱,想兼职挣钱弥补。”

“我拿爸爸的手机,把钱从他的微信转到我的微信,然后自己消费了。”为了不让爸爸发现,小雅每次转账完毕后,还特意删除了记录和短信通知。而在爸爸的印象中,小雅都是以学习名义拿走自己的手机,“我还好奇,明明她自己有手机,我要不给的话,她还要跟我急。”

做“刷单兼职”挣钱被骗两万多元

小雅共买了约4800元的粘土材料,最大一笔达2225元;为了做“刷单兼职”,小雅曾一天用父亲的手机给自己发了26个200元顶格红包,之后觉得红包太慢,她开始直接转账,并在9月15日和16日两次各转入10000元。然而,“刷单兼职”很快证明是个骗局,“第二次我扫二维码大概支付了9000多,但是5分钟后对方却没有返钱。”

“对方告诉我,我的账户被冻结了,要继续做刷单任务才能解冻。”接下来两天,小雅每天继续扫码支付一万元左右做“刷单任务”,但她的钱依然没有“解冻”。

9月16日夜里12点,听到小雅的手机发出响声,王女士走过去打开看了下,“看到有人跟她说什么网络兼职,我就翻了一下她的微信钱包。”这一看,让她当晚没睡好觉,“看到她的交易记录里,都是从她父亲那里转出的钱,数额大的有一万,小的也有2000元上下。”

次日放学后,王女士询问女儿这件事,“她只说不知道。”无奈之下,她拿出丈夫的手机一笔笔核对,接着又去查询了银行卡余额,“本来卡里有3万多块钱,只剩下9块多了。”这时,小雅才向父母承认了事情经过.当晚,小雅跟着父母去报了警。事后,她找到妈妈认错,“她哭着说后悔,让我收了她的手机。”王女士和丈夫也挺自责,“我们也有责任,平时没有腾出更多时间陪孩子。”

教育专家:

孩子想弥补,心性是好的

父母应起到监护教育作用

“花了父母的钱之后想挣钱弥补,这个孩子的心性是好的。”教育专家纪大海说道。他觉得,家长应该正面引导。在纪大海印象中,孩子背着父母用他们的手机购买东西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家长的手机应该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他表示,一方面成人世界的信息未必适合孩子,另外也要养成孩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此外,他指出,在信息泛滥的当下,社会、学校、家庭尤应关注孩子的教育。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事件中主要是父母没有起到监护、教育作用。他表示,有的父母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就打发孩子自己玩手机、iPad,孩子就很容易受网络诱惑,甚至遭遇网络诈骗。

在他看来,父母应陪伴、指导孩子使用智能手机,控制上网时间,并教会孩子识别非法的,带有色情、暴力、欺骗性质的网站、信息。“这也是国外防止未成年人网瘾,培养良好网络习惯的办法。”此外,他表示,政府部门也要建立和实行分级制度,加强网络监管。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0)
沫沫m沫沫
沫沫m沫沫 2017-10-05 回复
孩子非常懂事,只是遇到可恶的骗子!像这种骗子找到就要叛他10~20年的看还有几个人敢做骗子……
林夏铺子Emily
林夏铺子Emily 2017-10-05 回复
现在网络骗子真他妈可恨,抓不到人而且嚣张,没有完整的机制防止别人再度受骗,我觉得实名制还是很重要的
angel_珺
angel_珺 2017-10-05 回复
又一个熊孩子
方幸福小同学
方幸福小同学 2017-10-05 回复
骗子太多了
yanan卢
yanan卢 2017-10-05 回复
无良店家这是在摧毁一个想大发的花朵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