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朗的路还修不修?中方含糊其辞 要考虑天气(组图)
两天前刚结束的中印军事对峙,其起因是印军阻止中方在中国与不丹争议的洞朗地区修建道路。现在对峙已停止,可是路还修不修呢?
中国和印度政府周一(8月28日)宣布停止对峙时,中方称印军已经撤离,印方称双方军队"脱离接触",但双方都没有说明停止对峙的原因和条件。
时至今日,引爆此次持续两个多月的争端的洞朗修路问题究竟是否解决,仍然模糊不明。
由于印度军队进入洞朗就是为了阻止中国在当地修建道路,如果道路停建,那么印军已经达到了目的。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一些网民质问印度是否无条件撤军,中方是否会继续在洞朗修建道路。
印度媒体纷纷表示,印度迫使中方让步,达到了阻止中国在洞朗修路的目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外交胜利"。
中国官方则一反对峙期间的强硬姿态,在修路问题上含糊其辞。
中国士兵和印度士兵在印度东北部锡金的边界维修边界隔离铁丝网。
外交部:修路要“考虑天气”
在周一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只是说:"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但并未提及修路问题。
她还说:"鉴于现场情况已出现变化,中方将根据现地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和部署。"
这里所说的"调整和部署"是否意味着停止修建道路?中国政府没有说明。
在周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直接问道:"中方是否停止了在洞朗地区修路?"
华春莹并未直接回答此问题。她说:"中方已经表明,印方越界人员和设备已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巡逻驻守。"
她接着说:"为了守边需要和改善当地军民生产生活条件,中方长期以来在洞朗地区进行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
从她的表态来看,中国政府显然想对此关键问题模糊处理,不说修,也不说不修。
即使道路停修,也是因为"天气等各方面因素"。而这里的"各方面因素"是否包括印度出兵干涉,就无从知道了。
中国外长王毅周三在北京出席外交部举行的媒体吹风会。
外长:中印争议"很自然"
周三(30日),在中国外交部在"金砖五国"峰会前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长王毅也有意淡化中印之间的争端,没有提及修路问题。
他在回答问题时表示:"因印方军人越界而造成的洞朗对峙,已经得到解决。"
王毅说,"中方希望印方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再发生类似事情,从而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保持中印关系健康发展势头。"
他还说:"中印作为两大邻国,随着两国交往的增加,产生一些问题是很自然的,重要的是将这些问题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加以"处理和管控",并"努力寻找长久的解决办法"。
中印两国军力比一比
环时:印军撤走是"最大事实"
在洞朗危机中频频发表好战观点的《人民日报》子报《环球时报》也改弦更张,表示乐见洞朗危机和平结束。
在对峙期间,《环球时报》英文版曾于8月5日援引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胡志勇的话说,中国或将"在两周内采取小规模军事行动"将印度士兵从洞朗地区驱逐出境。
同日,《环时》英文版的社评说:"印度边防部队决不是解放军野战部队的对手。如果战争蔓延,解放军完全有能力全歼边境地区的全部印军。"
该报的好战言论甚至迫使中国国防部与之划清界限。
发生对峙的洞朗地区位于不丹、印度、中国交界处。
据多家印度媒体报道,8月7日,中国国防部邀请一些印度媒体到国防部直接对话。提及《环时》的发言时,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上校表示:"这种报道代表的是媒体和智库的观点。官方信息请看外交部和国防部发言人的声明。"
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环时》周三的社评题目为"印军撤走,这一事实胜过千言万语"。
社评说,面对印度一些媒体宣扬印方"胜利",中方"表现出舆论上的集体克制",是为了"照顾撤出军队的印度一方的感受,避免刺激它"。
文章通篇没有提及洞朗修路问题,而是强调:"印度把军队撤回到边界的己方一侧,是28日发生的最大事实……其他的都很模糊,谁愿意怎么解释都能找到空间。"
社评还说:"环球时报应该是洞朗对峙期间最猛烈抨击印度的中国媒体了,但是此时我们不想与印度媒体论这场对峙结局的输赢,我们想大大方方地说一句:中印两国能够兵不血刃地结束洞朗危机,这是亚洲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