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卖掉豪宅、跑车,12年在中国送出155035个包子,他到底图什么?
"以前是脑子帮我决定人生,从现在起,我要听从自己的内心。”
作者:度公子
来源:一日一度(ID: yryd115)
他叫托尼
01
1964年3月的一天,托尼出生于英国普雷士顿,17岁应征入伍,曾在海军服役10年。
退伍后,他先是开了家金融公司,不久后又做起了房屋中介的生意。
14年里,托尼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睡3-4个小时,凭借才智和军人钢铁般的毅力,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庄园和豪车,过着所有人都羡慕的物质生活。
工人出生的父母为他感到骄傲,希望他能够再上一层,把生意做得更大。
然而,托尼却做了个疯狂的决定。
曾经成功的商人,托尼偶然一次机会,他接触了禅修,从此迷上佛教,变得“乐善好施”。
1995年开始,他和4个朋友联手,经常给罗马尼亚、意大利的穷孩子捐赠生活必需品。
3年间,他捐出价值1000万人民币的物资,甚至以圣雄甘地和特蕾莎修女为偶像,开始思考今后“做什么人,干什么事”。
在一次为期3天的静修活动之后,托尼毅然决然地告诉自己:“浮躁的社会风气,物质的攀比,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厌倦,以至于工作也不再让我感到兴奋,在过去的14年里,我辛辛苦苦奋斗,内心美好的东西却变得越来越少,从今天起,我要过另外一种生活。”
于是,他关了公司,卖掉房子和车,开始漫无目的地行走,准备去印度朝拜。
“那是我第一次听见自己的心,14年里,我一直让脑子决定生活,却忽视了心灵的声音。”
父母对此感到十分生气,但托尼已经决定了人生的方向,他背着行囊上路,途经法、德、意,通过打坐、冥思、做义工的方式,不断锤炼和净化自己的心灵。
一头长发,一个黑框眼镜,一个背包,这成了之后托尼十多年不变的打扮。
他丢掉了物质上的束缚,极简而行,同时丢掉的,还有内心的芜杂和苦恼。
他一边走一边做慈善,朝心中的圣地印度逼近。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一座古城,正静静等候着他的到来。
02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2005年,托尼从俄国出发,准备借道中国去往印度。
就在给旅行社打电话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接线员。
托尼说:“请帮我订一张火车票。”
接线员说:“那你应该在中国停留几天。”
托尼说:“不不不,我想马上去印度。”
然而接线员根本不管托尼的要求,继续说:“在中国,你必须去西安看看。”
托尼一脸懵逼:“我为什么非要去西安?”
接线员甚至有点小激动:“兵马俑啊!”
托尼继续懵逼:“什么是兵马俑?”
最后,托尼听从了接线员的建议,来到了中国西安。原本打算停留3天,却被一个素昧平生的女人改变行程,不,确切地说,是改变了人生。
2005年12月15日,那天托尼在钟楼附近晃荡,突然,一个老太太前来乞讨,“老外老外!给我钱!给我钱!”
托尼从欧洲一路做慈善过来,接济的穷人少说也有几千个了。
但他有个习惯,向来只捐赠物品,不喜欢直接把钱拿给对方。
加之老太太的样子有点凶巴巴的,托尼一时失措,就慌张地走掉了。
结果老太太不依不舍地跟着他,几步就走到了他的前面,继续乞讨。
托尼眉头紧锁,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老太太失望地蹒跚而去。
这一天夜里,托尼忐忑难安,暗下决定,明天得回去找到老太太,先请她吃顿饭,再送她去附近的慈善机构。
第二天,托尼在钟楼下找到了老人,“我可以请你吃一顿吗?我还可以给你买些衣物和生活用品。”
老太太一听,果断拒绝:“我只要钱。”
托尼深感无奈,只好给了5块钱。
随后,托尼发现,这附近的乞讨者和流浪汉并不少。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托尼最后打听到,这里有一个天主教堂,周末做完弥撒,会给一些残疾人和乞丐散些钱。
托尼很快就找到教堂,对神父说:“周末我想过来给大家送一些东西。”
如此,教堂成了托尼中国慈善的第一站,他忘了印度,也忘了自己的行程,决定为残疾人和流浪汉提供免费的餐饭。
2005年12月18日,托尼和两个澳大利亚朋友、一个中国朋友走上街头,为流浪者派发食物。
他们拖着箱子、背着水壶,在繁华的钟楼附近寻觅,箱子里装着包子,水壶里装着粥。
只会一点中文的托尼依靠肢体语言,花了很长时间才打消了25个流浪者的疑虑,发完了第一批50个包子。
渐渐地,送包子越来越频繁,从一周一次变成两次、三次…
看到那些瘦骨嶙峋的乞讨者,那些无家可归形容枯槁的流浪汉,尤其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看到他们狼吞虎咽吞食包子的模样,托尼感到既满足,又有点悲伤。
在欧洲漫游和静修时,托尼曾在“慈善厨房”里当过志愿者,为那些流浪汉提供免费的食物和帮助,但在这里,还没有一家类似的机构。
托尼对自己说:“我必须留下来,必须为这里的人们做点什么。”
托尼很快放弃了朝圣计划,就这样,“黄河慈善厨房”成立了,一个微小的善念开始发出璀璨的光。
03
“救助别人,也是一门艺术。”
一个语言不通的英国人,想在中国生活并不是很容易。
首要问题是,托尼只是路经西安,他没有在这里经商、学习或工作,使馆只能给他办理最长半个月的旅游签证。
为了在此久留,他必须半个月出境一次。
后来受朋友指点,他经香港入境,每个月只需要办理一次签证。
但很快,公安机关又觉得他形迹可疑:“你这样频繁出入,到底是想做什么?”
“你发包子钱哪儿来的,背后有没有人?”
对这些质疑和非议,托尼表示理解。
面对重重困难,他始终没有选择放弃,花了3个月时间突训汉语之后,他把字典输入手机,通过各种机会,向中国朋友请教学说汉语。
风雨无阻,定时给流浪汉发包子,不断地用行动告诉别人自己的善意。
慢慢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他。
他在西安租下一间破败的房屋,开始通过“慈善厨房”,帮助更多人。
食物的发放地点,从教堂外的停车场,搬到了旁边建起的遮雨平房,托尼在这里搭建了桌椅、购置碗筷,让乞讨者们放心地享用食物。
包子、稀饭、菜汤、炒饭、水果…
无数的食物每天支撑着乞讨者们的生活,转眼之间,托尼就在中国待了12年。
12年里,无论寒冬、酷暑,他都会带着志愿者为流浪者送出食物。
他的中文发音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他的善良,却不需要任何语言的支撑。
12年里,他与11000多名志愿者,累计为流浪汉送出了155035份食物。
闪光的汗水,和煦的笑容,温暖的关怀,不知挽救了多少饥饿的人,又拯救了多少近乎绝望的心灵。
来慈善厨房领包子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故事,市区里领着“低保”的鳏夫,来自河南遭遇家庭变故的年轻人,为治病倾家荡产的老人,喜怒无常的精神病患者…
但很少人愿意像托尼一样,去主动关问和抚慰他们的内心。
头发花白的李宾,年逾50,身体左半边偏瘫、偏盲,拄着双拐。
2008年之前,他是个长途车司机,脑梗塞病发后,12万元积蓄花光,仍不见好转,只得行乞。
对于像李宾这样遭遇了人生的变故,最终沦落到乞讨为生的救助对象,有地方吃饭,固然是一件好事,更重要的,是获得尊严,有情感寄托。
所以,每一次有志愿者前来帮忙,托尼都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大家:“我们要充分尊重来吃饭的人,眼神要看着对方,最好用双手递食物。希望你们不要拿手机拍照或录像,而且不要问他们为什么来这里、为什么不工作、为什么不送小孩子去读书诸如此类的问题。”
托尼之所以要强调尊重对方的感受,是因为他觉得乞讨者和我们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值得去尊重的那一面。我们不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重要的是当下可以帮到他们。”
托尼说:“我看到过许多流浪者,他们内心比我见过的有钱人还干净,他们欲望也并不那么强烈。有些人不是一开始就想要乞讨,只是不幸被生活逼迫到了那个角落,然后还要遭受驱逐和冷眼,日复一日,心灵上遭受很大的损害,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也几近丧失…”
几个包子,一碗稀粥,看上去只是托尼奉上的单薄食物,但里面承载着的,是人性美的重量。
给予贫弱以馈赠,于富有者何其简单,在一个功利、冷漠、势利的社会,迎合强者,谄媚于上,从来就不难,难的是打心底尊重比你贫弱的人。
什么是不动声色的高尚?
就像刘墉在《冲破人生的冰河》里所写:“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04
“身居陋巷,不改其乐,贤哉!”
托尼住在西安南郊佛家庄,毫不介意日晒风吹、蚊叮虫咬。
他的房间里没有空调和暖气,“冷了就多穿衣服,热了就多流点汗。”
西安冬天会很冷,他就穿几件衣服,许多衣服都穿了15年以上,没几件能起到真正的保暖作用。
每年冬天,他给流浪者买棉裤、大衣,却把给自己买棉衣抛在了脑后。
上班,托尼用公交卡,搭公交车,休息,就在家读书、打坐、静修。
谁能想这个曾有庄园、跑车的人,对穷奢极欲的物质生活极度不以为然:
“太阳出来就起床干活,太阳下去就上床睡觉;然后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这才是最好的生活。”
对自己吝啬到无以复加,对别人却总是倾囊相助。
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一个流浪大叔,身边的人都说他不行了,不能吃不能睡,发高烧,托尼二话没说就把大叔带到了医院,确诊为肺结核后,医生说:“可能治不好了。”
托尼恳求医生竭尽全力一定要救活对方:“不管多少钱,我都愿意出,拜托了!”最终,这个与他素昧平生的流浪者,在鬼门关前面走一遭后,又回来了。
自2006年起,慈善厨房每年举行圣诞晚会。
第一次举办晚会,两个大灶支起来,蛋糕、水果、啤酒、还有牛肉丸子汤,光牛肉丸子就吃了60多斤,为流浪汉发的棉服、被褥总计500套。
那是许许多多无家可归的人,多年来第一次感觉到“团聚”的温暖,像亲人、朋友一样喝酒、交谈、游戏。
晚会费用,都是托尼个人承担的。
随着项目范围的拓展,救助人群增多,截止2012年,他就花掉了80万元。
尽管兜里的钱越来越少,但丝毫没延缓托尼救助的脚步。
常常有人觉得托尼是傻子:“你不知道那些要饭的都是假的?他们有房有车,比你有钱多了!”
托尼知道这些人是为自己好,也知道的确存在这种社会现象。
但他会保证每一分救助的钱,都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他曾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每到半夜10点,拖着棉被、衣服,去城市的大桥下、深巷里、垃圾箱边,寻找那些冻得瑟瑟发抖露宿街头的人,将每一床棉被送到他们的手中。
送完时,差不多天也快亮了。
“这个时间点还在外面冻着,总不会有人说他们是骗子吧?”
收到上海慈善机构捐助的轮椅,他四处联系政府,挨家挨户走访,遇到一个23岁的姑娘因为腰椎疾病,在床上躺了整整5年的时间,家里人都说她不可能坐得了轮椅,托尼却不死心,非把姑娘抱上了轮椅。
女孩坐着轮椅来到屋外时候说:“5年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太阳。”在场的人听了,全都哭红了眼睛。还遇到一位残疾流浪汉,在2004年遭遇车祸,失去右小腿,无奈之下,只能坐着轮椅乞讨。
令托尼感到一丝震惊的是,对方无比坚强,希望安装假肢,靠自己生活。
于是托尼自己花钱带他装假肢,又帮他在机械制造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从此能够自食其力,开始新的生活。
托尼曾对媒体说:“我渴,只需要一滴泉水。这就是我喜欢的生活。”
他放弃了车子、豪宅和万贯家财,在别人看来简直是个疯子,至今为止,他一年只穿两双鞋,一双夏天的凉鞋,一双冬天的登山鞋,在别人看来穷得无可救药。
但也别忘了孟德斯鸠说的话:“一个人,如果总是按照人们的观念来造就生活,他就决不会富有。”
真正富有的人,凭借的不是占物,而是内心对生活价值的坚守。
他的富有,与他的快乐和自由一样,只有他自己感受得到。
凡是做给别人看的富有,其实是内心的匮乏罢了。
05
“去挽救那些触手可及的部分。”
曾经志愿者为托尼担心:“如果你自己的钱花完了怎么办?”
托尼的回答总是“不用担心”。
他用甘地所言“真理的力量”来解释:“我相信只要我的工作是正义的,是单纯的,我就没什么可以担心的,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资金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最重要的。”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托尼的预感,真的就发生了:流浪儿童李凡的胳膊严重烧伤后,武警医院的医生,主动提供免费治疗;托尼想送流浪汉每人一件圣诞礼物,美国朋友接了托尼的电话之后,迅速寄来75条崭新的保暖长裤;
慈善厨房希望安排流浪汉洗澡,很快就有澡堂老板愿意提供场所;
流浪汉冬天在室外吃包子太冷,教堂特意修建了200平方米的简易房;
西安十九粮店常年以成本价,为慈善厨房提供包子和玉米粥;
2010年,西安广仁寺的慈善功德会,开始每周二、四、六、日为乞丐做餐饭;
2011年,香港某基金会,捐赠200万元的汤料…
自从托尼离开家之后,不理解他的父亲拒绝联系,只要接到电话立马挂断。
当看到儿子做的那些事后,听到流浪汉和志愿者的夸赞,两人特意来到中国冰释前嫌,“比起你以前在英国做的事,现在真的干得要太有意义多了!
我们支持你,继续努力吧!”
各方面力量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甚至远远超出了托尼的预期:“我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或者我担心什么东西的时候,东西就自然来到我面前了,或者就有人帮忙解决了,我真的非常开心。”
“黄河慈善厨房”的Logo,是按照托尼的想法专门设计的,像一块石头投到水里,产生涟漪效应,无数的人被感染,善意由此扩散开去。
涟漪效应,是慈善厨房最重要的指导理念:“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能够触及的人群很有限,但是,如果受我们影响的这群人,又去影响其他人,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不断扩延的链条,产生无穷的连锁反应。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向湖里投入一粒石子,虽然没人知道这粒石子会激起多大的涟漪,但在这一路上,总会带动一些人。”
事实证明,善的涟漪,是可以不断带动更多善意的。
截至2017年,黄河慈善厨房,已累计举办了1905场活动,为流浪者送出了155035份食物,给60000多人送了衣物,帮110多人坐上轮椅,帮12位残疾人安装了假肢,帮90多个流浪汉找到了工作,为农村、儿童、地震捐赠的物资,数以百万计,并不断增长…
后来,受助者都变成了志愿者,一有时间就会来慈善厨房帮忙,托尼用自己无限的善意,把一个人,变成如今11000人的一支队伍。
这一切,只因他和他们都坚持一个信念:“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我们可以触及的部分。”
06
“你美丽,世界才美丽。”
著名的情怀选手罗永浩,曾在语录里说过这么一段有趣的话:“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都注定会有改变世界的宿命,你别无选择。有的人不服气,说妈的我自杀,看我改变不改变世界,你自杀,也把这个世界的自杀率提高了一点点,还是改变了世界。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注定改变世界,没有一个人例外。你做一个好人,就让世界变好一点,你做一个坏人,就让世界变坏一点。”
如果大家能像托尼那样,在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帮助到我们能帮助到的人,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一定会一点点变得更好。
一道美丽的涟漪便会荡漾开去,形成更为美妙的景致。
别人问托尼建“慈善厨房”的目的,他说:“其一,是帮助要帮助的人,其二,是希望参与进来的人,能够从自身做起,得到改变。”
事实证明,在过去12年间,无论受助人,还是施助者,无数人获得了感动和改变。
有人在知乎上问:
“如果好人没有好报,我们为什么还要做个好人?”
有人引用哈维尔的话回答: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这样的坚信,是赤子般的坚信,尽管我们头顶时常有黑暗的云雾,但赤子觉得,总有一束光会穿破它,让我们周身洒满更多的光亮。
而每个在可触及范围内帮助别人的人,都能看见并创造那样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