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医生说“下班啦,能活着真好” 相隔两月,就猝死(组图)
前天晚上,浙江某医院,26 岁的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之前他经常加班、通宵,猝死前曾连续通宵夜班。当晚,又一个夜班交接班没人,同事这才发现,他已经猝死在宿舍。
据网友提供的陈医生的朋友圈截图,其中显示:" 黑 + 白 + 黑,下班啦,还活着真好。" 时间为 2017 年 4 月 19 日。
然而时隔两月,他却没能像其他任何一个普通人那样继续活着!
知情人士表示,陈医生经常通宵加班,猝死前刚值完一个夜班连白班。
今年 5 月,陈医生的朋友圈,发自凌晨 2 点 23 分:从 27 号 8 点到 28 号 2 点,根本停不下来,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心态要爆炸了,什么??还有一台!!!就连沙发都不给睡。
再翻看他之前的朋友圈,总是在劳累的上班、值班之中," 一宿没睡 " 更是家常便饭!
陈医生的同事介绍,陈医生是浙江金华某医院的规培医生,是一个很诚实的小伙,老实巴交,干活不偷懒。
网友评论
@阿罒 3 罒邦:你倒是偷点懒啊
@物理老师烦发疯:从朋友圈说话的风格和配图来看,是一个开朗积极阳光的男生。如此认真负责,又如此努力,实在可惜了 ……
@perfect 俏:医院都是无条件加班,有病人随叫随到。实在是累,关键工资还低, 学了这一行都是没办法在硬撑,医患关系那么差,病人还不理解,现在没多少学医了,身边学医的有条件的基本都改行了
@Raycorleone_:麻醉在读研究生,早上七点半进手术室,出来经常半夜十一二点了,中午吃饭休息只有半个小时,天没亮进去,天黑出来回宿舍倒头就睡,跟蹲大牢没区别。病人的生命握在手里,心理压力山大,真的身心俱疲。现在转到内科,至少能比较按时上下班,简直天堂。再过几个月又该滚回麻醉了,哎
@团团爱耍宝:一路走好,一群愚蠢的人就知道 BB 什么收红包,什么道德,什么服务态度,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尊重是相互的,隐忍不代表纵容,鬼知道他们多辛苦,经常熬夜加班,下辈子不要再干医疗了,待遇差不说,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据悉,陈医生已经是 2017 年第五位猝死的年轻医生。
6 月 10 日,上虞市人民医院骨科罗斌主任值完夜班后猝死;
4 月 16 日,南宁市中医院一名不到 30 岁的年轻医生猝死;
2 月 10 日,河北省某县医院年一名仅 39 岁的医生 " 连续 24 小时上班 " 发生猝死;
1 月 9 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一名麻醉科医生,在值班过程中猝死。
……
超负荷工作、身体不堪重负的不止医生群体:去年 12 月,年仅 28 岁、在深圳一家连锁酒店任销售经理的李同平离开了这个世界。三天前,他刚刚拿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几位与李同平相识的朋友认为,他的猝死可能跟之前工作过度劳累有关。
(李同平生前的朋友圈)
除了销售,IT 也是加班高发职业。
2016 年 12 月,苏州一位 24 岁的工程师猝死,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但加班是常态。
2016 年 10 月,44 岁春雨医生创始人兼 CEO 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6 年 6 月,前阿里巴巴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监在打羽毛球时猝死,年仅 34 岁。
2015 年 12 月,腾讯技术研发中心语音引擎组副组长陪妻子散步时突然晕倒去世,媒体采访的知情者称,是因长期加班过劳导致。五天后他的孩子出生,七斤六两。
2015 年 3 月,深圳 36 岁 IT 男张斌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 1 点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此外,学生也是一个普遍疲劳的群体。在孩子仍在长身体的阶段,曾有调查数据显示,六成沈阳初中生睡不足 8 小时。
2015 年 11 月,河南南阳一名 15 岁学生猝死课堂,其父亲给儿子写的信,字字带泪。
能够进入新闻的猝死,不过是众多猝死事例中的冰山一角。在每一个快节奏的城市中,加班、过劳的例子都并不鲜见。曾有网友列出了容易猝死的十大高危职业:广告设计师、医生、网店店主、IT 工程师、媒体人、警察、三班倒的工厂工人、学生、部分演员及运动员。
一直以来,围绕 " 过劳猝死算不算工伤 " 的话题都没停止过讨论,但目前它在医学上没有准确定义,程序上很难做出界定,因此也无法成为法律定义,维权难度较大。
如何预防?
医院教授对媒体揭秘猝死的五大原因及预防办法。
教授表示,很多猝死属于过劳死或者运动死,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的极限,多见于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脑血管意外、主动脉夹层、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肺梗死。高危行业从业者日常生活中应少熬夜多运动、定期体检血脂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