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27.4°C-29.5°C
澳元 : 人民币=4.5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2017-06-13 来源: 知著网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近日,一条神秘的虫子走红网络,这只头部酷似钢铁侠、蜘蛛侠和死侍的虫子,被网友们称为“钢铁蜘蛛死侍虫”——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

就在网友纷纷猜测这是什么时,@博物杂志一如既往淡定地科普着:夹竹桃天蛾末龄幼虫。图中酷似眼睛的其实是胸背上的“拟眼大斑”,那么真正的眼睛在什么位置?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2

博物君继续科普着——

“药,药,切克切克闹,夹竹桃天蛾的幼虫真是奇妙,胸前两个大眼斑,把你盯到尿,真的眼睛其实很小很难看得到,夹竹桃有毒,但它最爱吃到饱,长大变成大绿蛾子就往墙上落,新来的粉丝,不要被我吓到,我为什么这么兴奋你们知不道,老友重逢,这种感觉好到爆,你们大家好好消化我先吃点药”。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3

如此枯燥的科普知识都能编成段子?吃药要是可以,那给我也来一点,真是大写的服气!那么这个拥有650万粉丝的@博物杂志究竟是啥?这位画风如此清奇的博物君又究竟是谁?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4

@博物杂志是《博物》杂志的官方微博号,《博物》是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出版的杂志,以青少年读者为主要对象,相当于是《中国国家地理》的青春版。而这位幽默风趣的博物君,是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分类学研究生毕业,叫张辰亮。2011年当他开始管理这一微博号时,当时的粉丝数仅仅是2万。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5

冲着这科普性与段子味,每天都有上千条网友微博艾特:千奇百怪的动植物照片,“来不及拍照却想知道是什么”的手画生物,还有“梦里见过的怪兽”,甚至还有地摊上的真假古董,匾额上的甲骨文……各类奇葩的问题正在等待着博物君一一喂投。

打开手机浏览博物杂志的每一条微博,几乎都能看得到如此中二的画风。不信?我们来感受一下——

网友:博物博物,这只虫死在了钱上,是啥?钱还能用吗?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6

网友:博物博物,这个红红的是啥?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7

网友:博物博物,这是什么鸟啊?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8

网友:博物博物,这个S型的性感尤物是什么?博物君的内心:你确定吗???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9

如此冷门的物种博物君都了如指掌,真是厉害了我的哥!除了对草虫蚁兽了解颇深,靠着渊博的知识以及软萌高冷的博风,博物杂志也吸引来了不少其他领域“求翻牌”的网友——

网友:请问博物君,武林外传里吕秀才床上写的什么字?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0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1

What???确定这不是乱图乱画吗?可博物君认真地给出了答案——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2

老太太不扶,就服博物君,这就是个流动的“十万个是什么”……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3

除了电视剧,博物君还对食材颇有了解——

网友:博物博物,我买的猪肉上长了一个痘痘,还能吃吗?既然你诚心诚意地发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4

哈哈哈哈哈哈这位同学,确定你不是来搞笑的吗?

网友:博物博物,朋友说这是龙我不信,这是什么啊?博物说:不信你还问我……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5

网友:博物博物,这种操作是真的吗???

这当然是个搞笑动图啦,然鹅——博物说:《定音鼓协奏曲》,这个曲子的最后一声要把演奏者的头砸进鼓里,这个鼓全程不使用,专门为最后砸头准备的,鼓面也特选易碎的材质,要不砸不破……说完还配了张这图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6

原以为博物君只是对一些花花草草小动物感兴趣,没想到竟然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作为一个微博“蓝V”,这个卖着传统杂志的博物君,竟然成功地让人拜服在它的才学与风趣之下,每一条微博都有上万的互动量。

正是由于其画风的走红,《博物》杂志的销量也在逆市上涨,月发行量从2011年的5万册,变成了如今的20多万册。说好一本正经的科普,如今的博物君却逐渐演变成“软萌贱”的画风,从最初的扩大受众关注,到如今成功地塑造品牌形象,这一新媒体营销背后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呢?

1

“拟人化”沟通

博物君主体的身份构建

以前,企业官方微博的“蓝V”画风相当统一:发布新商品,跟进促销信息,偶尔来几句“岁月静好”的心灵鸡汤,然后就自家各扫门前雪。

如今,企业对品牌的塑造已经进入了自媒体阶段,一方面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殆尽,“以转发论英雄,以点赞论考核绩效”的传统新媒体营销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已不仅仅停留在售后和答疑。

在2010年的时候,@博物杂志的画风还是这种一本正经的老先生样子,教科书式般的科普,在这种传统的语境之下,无论是广告还是宣传,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都集中于“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互动量必然少之又少。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7

近年来,微博成为巨大的社交流量入口,《博物》杂志决定借助这一优势,扩大受众范围,增加其品牌的关注度。2011年,张辰亮开始运营@博物杂志,担任起为网友“排忧解难”的角色。

从2012年开始,@博物杂志的内容开始侧重于义务科普,一个博物、科普、求知的专业形象建立了起来,“博物君”这一身份标签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2015年,@博物杂志正式开辟了“物种鉴定”这一全新的科普互动方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解答网友拍照发微博提问的各种问题。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8

形象立起来之后,博物君渐渐地被贴上了高冷、可爱、段子手的标签,网友们开始高密度地互动评论——“冷静中透着无语”、“博物君的打脸日常”、“博物君大写的嫌弃”等等,“个性化”的微博主体形象深深地在受众心里建立了起来。

这种营销的“拟人化倾向”(Anthropomorphism)在“蓝V”中越来越受欢迎,根据品牌自身的调性,设置这样一个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草本纲目的青年形象,大大增加了《博物》杂志的感知有用性。

2

微科普时代

网友积极设置议题,权威知识风趣解答

法国媒介学者皮埃尔·法亚尔指出,“公众理解科学”这种新形式的传播成为了一种趋势。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社会买入了“微时代”,微信、微博、微视频成为了人们日常的交流语汇。

一方面这些新的技术迎合了人们广大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谣言、伪科学也在网络上恣意泛滥。在信息消费的快餐化和碎片化背景下,微时代对理性微科普的呼唤也越来越强烈,网友开始主动地寻求科学知识,他们经常在微博上积极设置科普议题,等待着专业人士的解答。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19

抓住这个机遇,科普期刊便可以实现“渠道”与“互动”的双重拓展。@博物杂志不但适应了从传统纸质媒体时代到网络自媒体时代的过渡,更是转变了以往的互动方式,从单向机械的灌输方式转向多向灵活的主动参与。

然而,仅仅有网友设置议题是远远不够的,门庭冷落的“蓝V”比比皆是,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调动网友“主动设置”的积极性——

首先,博物君有着专业知识的“权威性”,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抵制谣言。比如,网友发微博问“有人说有毒,我吃了几粒,这是啥东西”▼▼▼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20

博物君一眼看出“枸杞,玩儿命吃”,然后又再补了一条“以后请不要这个样子”……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谣言的猎奇性往往能获得较多的关注,当相关辟谣的科普内容出现在网络上时,网友更倾向于认可科学的证伪精神,因此专业知识的权威性能够成为稳固受众的常青树。

除了权威性以外,博物君的“趣味性”也促使网友产生“就想被你虐”的心理,进而能够主动地设置议题。诸如此类的风趣回答还有很多,比如——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21

“长大之后,是餐桌上河豚的来源之一。”这种形象的解说无形中拉近了大众与科学的距离,营造了形式对等的传播氛围。同时,“幼小的鸟”与“餐桌”形成强烈对比,也唤起了网友对动物的爱惜心理。这样一个风趣有担当的博物君,谁不爱?  

事实上,在微科普时代,网友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轻阅读,对“板起面孔”的传统杂志和直来直去的“王婆卖瓜”早已丧失了兴趣,他们更喜欢的是“接地气儿”的语言风格和中二的表达方式。

3

反哺传统科普杂志

期刊品牌一体化推广效应

作为一本科普杂志,《博物》杂志创刊时的主要消费群体定位于青少年,不少人的观念把科普杂志划归于青少年读物的范畴。因此,对于成年人科普读物阅读习惯的塑造,以及科普品牌的大众推广,成为了很多传统科普类杂志的短板。

为了拓宽受众范围,增加品牌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博物》杂志率先借助“微博”这一新媒体完成了目标受众的转换。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22

在微博上,@博物杂志通过“物种鉴定”的互动方式,十分精准地抓住了当下人们对于自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种方式不仅解答了单一网友的疑惑,而且其犀利幽默的话语在受众群的转发中形成了二次传播,扩大了矩阵效应,吸引了更多潜在受众的关注。

与此同时,借助着微博的火热,《博物》杂志开辟了微信公众号,相较于微博的外向型推广模式,微信的推送以近期杂志内容为主干,依然借助于“拟人化沟通”的方式,但更偏重于完整详尽的科普文章,这为传统杂志的售卖带来了很好的反哺作用。

  这条酷似钢铁侠的神秘虫子,在微博上竟被他一眼识破(组图) - 23

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运营的良好态势,《博物》杂志也将触角伸向了电商,2015年11月淘宝店铺开张,首批商品“博物君监制的原创动物手办模型”上线起几日内便被抢购售罄。将科普常识、网络热点以及杂志卖点与商品结合起来,使得《博物》这一科普品牌的价值得以延伸。

通过这种方式,《博物》杂志的目标受众由青少年群体延伸到了更广大的受众群,弥补了传统科普杂志覆盖面的不足。

如今,传统杂志的销量已经每况愈下,科普类杂志由于其窄众化更是举步维艰。当下科普类杂志的品牌塑造需要更多地借助新媒体平台,对受众进行社群化定位,对营销方式要有一定的创新。

@博物杂志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科普类杂志不再是“媒体说——受众接受”的传统模式,而是在与受众的交互之中起到传播和推广的效果,要借受众之力形成品牌塑造的新媒体矩阵。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JACK XY
JACK XY 2017-06-14 回复
牛逼
油易撕
油易撕 2017-06-14 回复
有才又有趣,简直了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